1、改變交流方式
孩子上了中學以后,應當適當轉變與孩子的交流方式。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多指導他一些學習方法、生活習慣等,但是孩子大了以后,我們若還是那樣喋喋不休,孩子肯定會有反感。并且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應該“能獨立”處理問題,應該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了,所以我們最好此時做一個好的聽眾,并從傾聽中捕捉最好的戰機。
2、建立一個平等溝通的環境
所謂的平等就是家長與孩子之間不能有“特權”。“孩子要聽話”,這句話本身就存在不平等的因素。為什么必須要聽家長的話呢?很多時候家長的話或對孩子的意愿中,包含了太多自己當年想實現但沒實現的愿望,有很多自己的影子在里面,這樣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孩子一表現出不同的意見,我們就給他帶上逆反的“帽子”,就更將他推向自己的對立面,那他就會真的逆反了。
3、經常給予孩子幫助
要想與孩子比較好的溝通,應該少說些大而空的話,盡可能給他可行的、易實現幫助。應該避免一些諸如媽媽愛你、你是最聰明的、好好學習就能提高成績了、這樣是為你好、……這些話有些時候起一點安慰作用,但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這些話就不好用了。比如孩子老是考最后幾名,家長總是說你是最聰明的,媽媽相信你!孩子就會懶得理你。孩子是在找一個支持或幫助。如果是這樣,孩子就很愿意交流,如果不是,孩子會慢慢拒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