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與老師有效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如果能夠掌握有效溝通的方法,既可以幫助老師更多的了解孩子,也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從而對孩子的教育產生促進作用。那么,作為家長如何和孩子老師溝通呢?
如何和孩子老師溝通
1、主動講述
家長和老師溝通問題的時候,家長主要講述自己在家對孩子學習方面的管教。由于家長和老師的教育理念并不相同,導致一些思想的傳遞會出現問題,家長在和老師交流的時候,要學會主動講述自己的教育方式。
2、真誠交流
家長與教師的交流,都要先對雙方進行正確定位:是朋友而非敵人;是協作者而非雇傭者;是責任共負而不是互相推諉。正確定位之后,心態自然就會趨向冷靜、理智;理智的交流,就不會因孩子在校遇到問題而憤然偏激。
3、積極配合
在跟老師進行溝通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態,不管孩子在校的表現如何,都不能單方面把原因歸結到老師的身上。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大部分占比,一個孩子是不是努力學習,還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教育孩子不只能只有知識而不知道怎么去做一個人,所以需要家長與老師共同配合,才能把孩子培養好。
4、換位思考
家長若想與老師共同教育好孩子,也需要設身處地的思考老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家長怎么做。例如對于品學兼優的孩子,他們通常能科學管理好自己,家長只需提供孩子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就可以了。對于成績優秀,但調皮搗蛋的孩子,家長應該支持班主任對孩子的教育,甚至在家也要加強孩子的品德教育等。
5、把握時機
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都會有抽不開身的時候。所以作為家長,可以提前向孩子了解學校的課程安排,并利用課余時間與老師進行溝通。其次可以踴躍參加學校各類活動,利用家長會等活動積極與老師進行面對面溝通。
如何和孩子老師溝通,作為家長首先要穩定自己的心態,抱著平等交流的態度去和老師進行溝通。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營造適合彼此的溝通環境,主動交流彼此的經驗和遇到的問題,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和高效的溝通,也更加利于孩子的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