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東西可采取的管教措施:1、家長要向孩子表明自身的態(tài)度,告訴孩子摔東西發(fā)脾氣是沒有用的;2、積極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3、家長要注意自身的言行,給孩子做好榜樣。
孩子摔東西怎么管教
1、家長要明確態(tài)度
他人的行為反饋會極大地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形成。家長如果在孩子摔東西發(fā)脾氣的時候馬上順應孩子的要求,或是有更激烈的情緒回應,孩子會認為自己的行為可以達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家長要明確地告訴孩子摔東西是沒有用的,有要求要好好說。
2、積極和孩子溝通
孩子不滿摔東西,家長一上來就開始斥聲指責很可能會激化孩子的情緒。家長要在言語和語氣中柔化自己“氣急”的情緒,要主動地、冷靜不失威嚴地和孩子溝通教育,了解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如果要進行必要的懲罰,也要說明原有。
當然,告知孩子刷東西的行為不正確也很重要。家長在平日里就要注意孩子的行為習慣,如果經(jīng)常會摔東西要多次提醒之爭;在孩子有情緒摔東西的時候,家長也可以直接告訴孩子“有想法可以和爸爸媽媽說,但是摔東西是不對的做法,也不會有效果。”
3、家長要注意自身的言行
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壞榜樣”。即使是大人,有時情緒不好的時候也會有扔東西、摔東西的行為出現(xiàn),知識動作幅度可能不大。但是,孩子成成不能控制自己的動作幅度,當他們從父母的行為中學到摔東西的方式,他們可能會盡情地“摔”。因此,家長們在家里要注意自己排泄情緒的行為方式。
孩子摔東西的原因
1、表達自己的情緒
小孩子,語言發(fā)展還不夠成熟,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時,或被大人誤解時,可能著急之下就用摔東西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2、想要引起關注
小孩故意搗蛋,或是亂發(fā)脾氣,有的時候是覺得自己被忽視了,因此他可能會故意‘不乖’,想借此引起大人的注意,即使是被大人斥喝,也達到被關注的目的了。
3、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注意觀察小孩開始大發(fā)脾氣亂丟東西的時間點,如果是到了他該吃飯的時間卻還沒開飯,或是他該睡覺的時間卻在外面沒辦法睡,那是正常的,大人不應該因為這樣責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