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一說,而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確實遵循了這一原則,但是家長不知道的是打罵孩子真的能夠帶來我們想要的效果嗎?
父母用打罵來教育孩子對嗎
不對。打罵孩子是自古以來父母比較贊成的一種教育方式,因為打罵孩子起到的效果很明顯。很多父母還認為“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覺得要是孩子不打罵長大后就成不了才,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打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不管是什么程度的打和罵(輕微的、溫和的,偶爾的、經常性的)都會誤導孩子,讓孩子產生誤解。如果這就是家長對待他的方式,他將會用不好的行為來引起家長的注意。
另外,其實家長自己也不知道,對于糾正壞習慣,打孩子究竟能不能起作用。作為一種懲罰方式,打孩子只能將錯誤行為變成“地下行為”:孩子在父母面前裝作很聽話,再背后行事。因此,打孩子不會產生任何積極的效果。
如果孩子經常被父母打罵,時間一長,孩子見到父母就會立刻產生恐懼心理,繼而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得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作為家長,應該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時不時犯錯、摔跟頭的過程,家長需要做的是在他們犯錯誤時,如何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錯誤。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棍棒教育”,以強硬的手段逼孩子就范。
父母用打罵來教育孩子,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1、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變得脆弱。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會對父母變得疏遠,因為打怕了,不管父母說得對或是錯誤的,都對父母唯命是從,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懦弱,在感情方面也會和父母漸漸疏遠。
2、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現在很多的孩子都缺乏自信,不愛交流,封閉自己。很有可能長期處于一個壓抑的環境里,所以他不敢主動去和別人說話,看到別人靠近會有不適感。家長要言傳身教,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
3、會讓孩子有仇恨心理。幼小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打罵會加劇孩子的不良行為。長期施暴不僅影響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日后很有可能孩子會帶著仇恨的心理成長,以至于報復別人,禍害社會。建議父母不要用權威壓制孩子服從,采用適當的方法,循循善誘。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1、多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計的同時,父母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耐心傾聽孩子。如果是氣急攻心的父母,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打罵。此時,父母應該先冷靜下來,嘗試來傾聽孩子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當父母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3、修正對孩子的期望。有些父母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父母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