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孩子已經處于初中學習的最后階段了,但由于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面臨緊張的學業,和即將到來的中考,很容易產生出一些不良的情緒,所以家長一定要好好引導。
初三孩子怎么教育
1、了解初三孩子的心理。因為學習負擔重、心理負擔大、一點小小的波折就很容易動搖初三孩子的自信心,情緒上普遍比較消極。
沒有平時學習的充分積累,初三學生肯定考不好,同樣,沒有積極、自信、穩定的心理,初三學生在考場上也不能正常發揮。因此,初三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減輕壓力,建立自信心。
2、避免不分時間、不分場合地嘮叨。初三家長總是想讓孩子無時無刻都感受到自己的關心,而這種關心除了生活上的照顧外,就是經常掛在嘴邊的詢問、叮囑。
家長們總想知道孩子在學校一天過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成績怎么樣……殊不知,孩子在學校里緊張學習了一天,已經非常疲勞和煩躁,再聽到家長的嘮叨,情緒肯定更不好。
3、尊重理解孩子。隨著孩子不斷的長大,家庭關系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改變以往那種由家長決定一切、孩子只是服從的局面。
家長需要多從孩子角度考慮問題,努力與青春期的孩子建立一種平等、相互尊重的關系,而這種關系的建立需要以相互理解為基礎,以溝通為保障。交談是可以使雙方互相溝通的,只有溝通了才能相互理解。
4、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家長要教導孩子自己該如何正確面對挫折和問題。同時家長也要教導孩子關懷他人,快樂的孩子需要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
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并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初三孩子的心理特點
1、自我評價能力提高。對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事物關系的一種認識。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體驗、自我評價、自我控制等形式。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開始形成。
他們不僅體驗到自己和家人、老師以及他人各種關系的存在,而且能進一步體驗到自己內心世界和心理活動的存在,進入到一個“自我發現”的新時期。
2、自尊心增強。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尊重,這正是他們認識自我價值的反映,他們表現為渴望得到理解寬容,追求浪漫輕松、自尊、好勝、求知和參與是中學生的典型特征。他們害怕教師指責嘲笑他們的幼稚和沖動,反感教師居高臨下的訓斥與批評。
教育初三孩子需要注意哪些
拒絕給孩子“貼標簽”。不要給孩子隨意貼負面“標簽”。“這孩子頭腦很聰明,但就是不用在學習上”、“這孩子就像沒長腦子一樣,做什么事也不知道思考”、“這孩子總是很粗心,就憑他這粗心勁兒,他也考不上重點高中”。
少在孩子面前發脾氣。家長千萬不要試圖用“發脾氣”來使孩子屈服。對待初中的孩子不要來硬的,這些孩子不會吃你這一套。面對家長的“教訓”,孩子會厭煩,當他們厭煩到一定程度,他們甚至會與父母對著干。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要輕松。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不要總是說一些關于學習的,考試的,不要一直都在強調學習,逼迫孩子寫作業,這些都是孩子很反感的。
在孩子學習壓力大的時候,盡量使孩子處在一種輕松的狀態和氛圍中,不要總是問復習的怎么樣了?不要總是跟孩子討論最后的學習結果。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與孩子共同商討,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征求孩子的意見,把雙方的建議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