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孩子才剛踏入青春期的隊列,這個階段的他們面對新環境,新同學,可能會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再加上他們生理和心理的不斷發展,很容易產生一些不良情緒,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初一的孩子怎么教育
1、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初一的孩子容易出現叛逆的現象,家長要在這個時期,多去陪伴孩子。善于法現問題,及時的糾正。家長可以在良好的溝通中,了解清楚孩子所思所想,做到分析問題清楚,找到真實原因。
2、調節自身的情緒。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很多家長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這樣只會使孩子更加的叛逆。家長應該保持冷靜,進行分析思考。以良好的情緒去教育和引導孩子,這樣的效果才會更好。
3、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在批評和糾正孩子的錯誤時,有些父母不講究方法,直接打罵,結果不但沒有收到好的教育效果,還讓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而聰明的父母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孩子知道這樣的錯誤需要改正,也相信孩子能夠改正,這樣教育效果自現。
4、不要和孩子較勁。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固執倔強,心理又不夠成熟,我們要是還和孩子較勁,最終的結果大多是把孩子推向,與我們對抗的那一邊,使得雙方矛盾升級。
所以很多時候,改變孩子之前,我們應該先嘗試改變自己,讓孩子看到父母的改變,做一個好榜樣,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變化,也會反思自己的行為,不會為了反抗而反抗。
5、學會尊重孩子。叛逆的孩子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增強、出現成人感,這時候的孩子渴望尊重、渴望獨立,希望別人把他們當成大人,平等相待。那么,家長就要轉變角色和教育觀念,改變居高臨下、命令式的單向教育為平等、探討式的雙向教育,努力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6、真誠對待孩子。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
七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
1、向上性與盲目性的統一。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力爭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但調節能力較差,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盲目自卑,泄氣,有從眾心理。
2、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統一。不愿讓大人管,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3、新鮮感和緊張感的統一。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新學科,學生會感到新鮮。但不久后,由于學科增多,復雜性增強,課時延長,考試增多,教法和學法與小學不同,孩子們會感到緊張。
教育初一孩子的方法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上初中后學習的科目增多,學習壓力增大,學科內容趨向專門化,學科的學習方法也各有不同,這對于家長來說也是個很大的挑戰。
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限制,輔導初中課程似乎需要家長再多下功夫。如果孩子還是對家長有很強的依賴性,家長沒時間管的話,孩子就是能拖再拖,即使是自己做也不主動動腦,所以上初中后先從培養習慣開始。
在學習上學會放手。如今很多家長都有能力并付諸實際行動去輔導孩子的作業,時間久了,孩子一遇到稍微有點難度的題目,就直接向父母求救了。這樣并不好,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完成自己該做的功課,家長慢慢做到只督促,不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