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常常會跟父母發生矛盾,導致后續的溝通無法正常進行下去,但有效地溝通可以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的難題,避免讓他們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所以家長一定要給予重視,掌握住親子溝通的技巧。
孩子青春期叛逆期怎么給孩子溝通
1、建立平等地位,注意言語溝通。與孩子相處過程中,要學會與其平等的溝通,成為孩子的朋友。首先要打破家長“高高在上”的地位,從平等的站位出發,由俯視的眼光轉為平視。
其次在溝通中,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語言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一個在你看來毫不起眼、脫口而出的詞,卻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嚴重影響,特別是一些帶有嘲諷的言辭。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父母的打罵,而是父母對孩子的否定。
2、給孩子一定的肯定和鼓勵。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表揚,孩子也是如此。每次和孩子交流,都要先肯定孩子的優點,再指出他的缺點。贊美需要一定的技巧,表達肯定的時候不要太浮夸,以免讓溝通更加困難。
3、學會關心。青春期學習很重要,但是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不能老是比較成績,會讓孩子產生心理壓力,懷疑父母的交流動機,肯定會讓孩子反感,不妨從家庭事務或者孩子的興趣入手。不能每次交流都談孩子的成績,會觸動他們敏感的神經。
4、學會傾聽。叛逆期的孩子思想和意識正走向成熟,他們不希望自己再被當作小孩子看待,更不希望父母沒完沒了的嘮叨。嘮叨本身沒問題,但確實能成為“溝通”的攔路虎,好的溝通應該是學會傾聽,少說多聽,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傾聽孩子的內心訴求。
5、多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這樣才能平復叛逆期孩子的一些敏感心理特征,才能平復叛逆期孩子的一些逆反心理狀態。這樣之后,他們也許就會把一些好玩的事情,甚至心里埋藏的小秘密愿意主動地和你說。
反之,他們只會避開你,孩子發生任何大事小事兒,也是不會和你說的,甚至有什么事第一時間就會先瞞著你,那么這樣,你就成了一個失敗的父母。
家長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難題源自何處
1、家長本身的溝通方法。習慣了運用家長的權威,那么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地位就是不平等的,自然影響了雙方的溝通效率。
2、孩子在自我意識的覺醒。青少年在12-18歲期間會突然意識到“自己就是自己”,“我需要有自己的權利”,一邊是知識的增長,一邊是需求的增加,青春期自然生理現象,讓家長和孩子的交流多了一重障礙。
孩子有了自我意識,開始表達自己的想法,于是家長就開始覺得孩子叛逆不懂事。其實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孩子也想要在父母面前表現自己。
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教導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并不會因為孩子是你的孩子,你就可以決定孩子的一生。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選擇,家長對孩子也應該是如此。
不要因為害怕孩子因為沒有你的安排,就受到挫折和傷害,因為你不可能陪伴孩子的一生,很多時候,孩子是要獨立去面對很多的事情。
如果對孩子過于保護,那么其實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尊重孩子,多溝通和交流,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么,我們再加以引導,如果孩子跌倒了,我們就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因為路還是要孩子自己走,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