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叛逆期的到來,孩子變得越來越難以管教,不僅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還處處都喜歡跟父母對著干,喜歡反駁父母,讓父母感到無從管教。
孩子跟你對著干怎么辦
1、切莫打罵孩子。當孩子堅持自己的意見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讓自己冷靜,不可動手甚至恐嚇孩子,強制性的教育并不會帶來什么效果,反而會造成孩子變得膽小以及怕犯錯誤而撒謊等等,家長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使孩子平靜下來,例如小零食或者有趣的玩具等。
2、陪孩子多一些。大部分孩子調皮搗蛋,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家長應該先反思自己,是不是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需要長大的時間,家長需要做的,不就是多一點耐心陪伴孩子長大嗎!
3、多用選擇法。選擇法是在孩子與父母發生對抗沖突時,可假設孩子已經同意,然后給他個選擇的機會。它的優點是不把父母的意愿強加給孩子,避免和孩子發生正面沖突的同時,能讓孩子享受自己拿主意、自己做決定的過程。
比如,孩子不愿穿衣服,可先假設他喜歡穿,之后說“是自己穿衣服,還是媽媽幫你穿”,或“穿綠色的,還是藍色的”等。
4、轉移注意力。家長一定要知道孩子和自己對著干絕對不是出于本性,可能是因為一時沖動,家長不能因為這個事情而跟孩子產生隔閡,認為孩子就是不服管教,從而對孩子產生失望的情緒。家長要分析是什么樣的情況,才讓小孩子才跟自己對著干?
可以先嘗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天氣太冷的時候,孩子一定要吃冰激凌,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出去玩,然后和孩子一起計劃去哪里玩,把孩子的注意力從冰激凌上轉移到去哪里玩,這樣孩子,腦子里想的就是出去游玩的畫面,從而忘記要吃冰激凌這件事。
孩子跟父母對著干正常嗎
孩子跟父母“對著干”也是正常的。一個健康的孩子,會偶爾跟父母對著干、反抗父母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始終順從的孩子并不是有教養,而是心懷恐懼。
孩子做自己不該做的事,并且拒絕做本該做的事,甚至拒絕做自己本身喜歡做的事情,來挑戰父母的權威,試圖讓自己成為家庭中牢不可催的力量。
從孩子2歲,自我意識覺醒開始,孩子在觀察父母、親戚朋友的時候,會意識到權利的意義和帶來的社會地位,并且意識到權利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因此,孩子通過“對著干”、“反抗”來獲取更多的“權利”。在父母認為孩子“不可理喻”、“不可管教”的時候,恰恰意味著孩子人際關系新階段的開始。
孩子總是喜歡跟父母對著干,父母需要注意什么
當孩子對抗父母的時候,父母使用了很多方法卻無法讓孩子妥協,最后父母崩潰妥協。如果父母妥協,就是對孩子的一種縱容。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堅守自己的底線:爭取到孩子,讓孩子站在自己這一邊,然后告訴孩子為什么不行,不行就是不行。當孩子在對抗父母、做錯事的時候,父母要用溫和的態度讓孩子知道:父母說不可以的時候,是真的不可以。
在告訴孩子“不可以”的時候,父母要注意三點:不要用嘮叨、嘲諷、侮辱的語言讓孩子妥協,這只會讓孩子“對抗心理”更強;在父母告誡孩子之后,不要再給孩子更多的關注,讓他自己獨處想明白;態度要堅決,不要孩子撒個嬌、哭幾聲、一頓不吃飯,父母馬上就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