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突然化身成“小惡魔”,很多家長內心都是十分的難受,為了讓孩子盡快的改掉,不少家長會選擇打罵孩子,但這樣做不僅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甚至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只有親子之間和諧相處,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盡快的走出叛逆期。
一般叛逆期到多大可以結束
孩子的叛逆期結束的時間大多數在16-20歲,跟叛逆期開始的時間和父母處理叛逆期的方式有很大的關系。
當男孩子出現青春期叛逆時,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感受,給孩子找一個情緒發泄的出口,多表揚孩子的優點并分析出抗拒的心理原因,慢慢的幫孩子走出青春期叛逆時期。
叛逆期介于孩童與成人階段的青少年期,這段時期因青少年開始轉變為大人而有些心理與生理上的變化,為了適應這些轉變,這段時期可能會有些行為上的偏差或情緒上的不穩定。
每個孩子都會有這種穩定及不穩定的時期,它們是具有普遍性,不一定與任何特定發展期或經驗相連,有時候反而能助我們成長。
叛逆期在心理狀態的表現,會特別的敏感,其中自然不乏許多會影響情緒發展的因素,這也使得許多家長,會錯認他們的行為表現屬于年少叛逆的狀態。
如果家長不了解孩子表現的潛在原因,往往給予的是指責而非更多的關懷,這對青少年而言,更是一層重大的壓力與傷害的來源,但大部份的叛逆都來自對束縛和限制的反抗。青少年所面對的,除了他本身的生理與心理的束縛外,還有周圍成人所營建的各種限制。
孩子叛逆的根本原因
孩子的叛逆,歸根結底都是親子雙方在成長過程當中沒有做到位而常年積累下來的行為方式導致的。
這之中父母方沒有做到位并不是指自己沒有承擔起撫養義務,沒有樹立好威信,而是在家庭教育中沒有言行一致,沒有平心靜氣的思考孩子每個年齡段的內心變化和需求,沒有認真的做一個優秀家庭應該有的好爸爸范,好媽媽范,而是以自身的只見來胡亂教育,導致孩子被家庭里的“領導”帶歪了。
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行為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叛逆,其實只是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重視,這個時候父母一定不能夠一味地去打罵孩子,而是應該學會尊重孩子,傾聽他們內心的想法。
當家長真正知道孩子想要的東西的時候,才能夠真正地幫孩子克服逆反心理,幫助孩子走上正途。
我們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長篇大論,而且還必須要求孩子每一句話都聽進去,但是很多家長卻沒有學會去傾聽孩子的想法。
如果家長可以放下家長的姿態,學會去傾聽孩子的看法,就會發現在面對孩子叛逆情緒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傾聽孩子。
比如當孩子的意見和父母相反的時候,父母可以不用急著去反駁,最好克制住自己的情緒,先聽孩子說完,并給予相應的鼓勵,之后再和孩子講道理,這樣孩子也更能接受一些。
有的時候,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心理,大多數都是因為和家長的意見不合,但是只要出現了問題,那么就有一定的解決方法,家長先不要急著用自己的方法去強制孩子,可以讓孩子試著去思考這個問題,試著自己去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走很多彎路,但是長時間如此,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會慢慢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