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到不同階段,就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尤其是在步入青春期之后,性格更是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不僅不會聽從父母的指令,還常常會跟父母對著干,讓父母無從管教。
12歲男孩心理特征和教育
1、產生成人感。表現為自我意識向獨立成熟方面發展。他們在對人、對事的態度、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及行為等都有了很明顯的變化。
這時候的孩子比較渴望社會、學校、家長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現出種種心理沖突和矛盾,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
2、獨立性和依賴性。表現為增加對同伴關系的依賴,和父母之前的情感、行為互動、觀點等有了隔離感,父母的榜樣作用在削弱。在對老師的態度上增加了保留和批評、懷疑的成分。他們對父母的依賴則表現為,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3、情感表達和處理。12歲男孩開始更深刻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也開始學會自我控制和處理情感。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情感會影響自己和周圍的人,需要學習如何表達和處理情感。
4、男孩會更敏感。因為更加關注自我,青春期的孩子也很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尤其是身邊朋友的評價,他們會很敏感,對于班級里的同學關系也更加敏感,容易“拉幫結派”,也容易陷入孤獨,可能突然變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心事。
5、渴望獲得尊重卻又經常自卑。對于異性的渴望,身體自身的變化,這一切都使青春期的男孩渴望得到尊重,渴望成為“老大”,渴望成為萬人矚目的“英雄”,卻也會因為周圍的不如意,學業的壓力,對于異性的渴望卻無法達成的心思,以及臉上的痘痘等變得自卑。這種矛盾的心理,經常交替出現在青春期男孩的身上。
12歲男孩該如何教育
1、理解叛逆期。12歲男孩的叛逆期包括身體、心理和情感上的變化。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探索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行動,他們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壓力,包括身體上的成長、學校上的壓力、家庭和社交生活等。
孩子的叛逆期不是一種壞行為,而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父母要理解這個階段的孩子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耐心引導他們走過這個階段。
2、有效溝通,循循善誘。12歲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但會隨著叛逆期的到來,自尊心增強,有明顯的獨立意識,不愿意再以父母為中心,但有時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故而我們要改變溝通模式,并適當地給予孩子獨立空間,以更加平等的身份與孩子溝通交流。
3、鼓勵孩子的積極行為。在叛逆期,孩子可能會變得消極和自卑,這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父母需要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家庭和社會活動,鼓勵孩子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并為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勵。父母應該與孩子共同制定目標,并幫助孩子實現他們的目標。
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青春期孩子呢
給予孩子適當的空間。青春期男孩需要自己的私密空間,他已經不再是亦步亦趨的小男孩,他迫切需要證明自我的能力,父母要給孩子更大的空間,只要不危及到個人安全以及社會安全,就讓孩子自由去決策,最大限度地讓孩子獨立。
父母以身作則,知行合一。在平時的言談舉止上,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更多的關注個人成長,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吃什么穿什么上面,平時衣著大方得體,刻意沖淡講究名牌的心理。
很多父母在孩子身上懂得這些道理,但是日常言談舉止中卻不經意流露出對各類名牌的渴望與對比,在養育孩子上,父母要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培養孩子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