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在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有難氣急了難免會大打出手打孩子,等到氣消了又來后悔莫及,孩子也因此情緒低落。那么,小孩被家長打了后的情緒怎么處理?
小孩被家長打了后的情緒怎么處理
1、找準時機向孩子道歉。不管是因為什么理由打了孩子,但是大人“以大欺小”的行為總是錯誤的,所以在動手打了孩子之后盡早給孩子道歉還是很有必要的。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跟大人一樣有相同的人格,自然不會忽略孩子的需求。
“做錯事就要勇敢承認”這句話是我們經常教給孩子的,用在這個時刻正是讓孩子真正明白這句話的好時機。而大人愿意放下身段跟孩子道歉,也說明了每個人都可能犯錯,大人也不例外。大人承認自己的錯誤,孩子內心才能真正放下。
2、冷靜聽孩子解釋。孩子做的不好,總是有其緣由。打了孩子之后,冷靜下來聽孩子的解釋,才是和孩子進行有效的良性溝通的開始。孩子情感上的委屈得到釋放,也更樂意將父母作為情感表達的對象。解釋溝通的過程,也是家長和孩子相互學習,一起進步,共同成長的過程。
3、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家長在打完孩子或者罵完孩子以后,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恐懼感,也會讓孩子懷疑爸媽是不是真的愛他。很多孩子開始和父母越走越遠,就是因為他們以為父母不再喜歡自己。
所以,如果家長在打完孩子以后,一定要及時安慰孩子,并且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很愛你。讓孩子知道你愛他,讓孩子會更容易原諒你的過失,這樣以后的親子關系更加容易修復。
小孩被家長打了如果不及時引導可能會造成哪些后果
1、疏遠家長。一部分孩子在經常性的受到父母的打罵之后,會自主性的疏遠自己的家長,從而有什么心事和想法,也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分享,長此以往,親子關系也會出現一系列的隔閡。
2、變得孤僻。經常遭受父母批評、打罵的孩子,性格上會存在缺失,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情況,其中,就會出現性格孤僻、不愛社交的特點,而這種情況,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弊無利。
家長長期棍棒教育的影響
1.撒謊。孩子為了避免被打罵而采取撒謊這一應對保護措施,從而不會再和家長坦誠相對,通過撒謊來掩蓋事實,讓親子之間的溝通變得艱難;
2.自卑懦弱。為了不和家長起正面沖突,孩子內心即使再不認同,表面上裝出自己很服從很乖的樣子,長此以往失去了自己的個性;
3.叛逆。家長對孩子的打罵會讓孩子自尊心嚴重受創,會通過和家長的對立反抗來刷存在感,這就是為何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越打越皮”,有些孩子還會逃學、離家出走;
4.粗暴言行。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而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影響很大,長期受到家長打罵的孩子會習得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從而在學校里遇到問題也會用這種方式解決,導致在家被打出門打人的惡性循環;5.孤僻。有些孩子被家長打罵后會產生自我懷疑,認為自己沒能力不夠好才會被打罵,表現出沉默不主動溝通,不合群甚至容易被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