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其生理和心理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此時家長要對孩子多一點耐心,正確的引導和支持,不要對孩子的行為過渡的干涉,才能逐漸改變孩子的叛逆行為。
小孩有叛逆期嗎
有的。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共需要經歷三個叛逆期。分別是:
1、2歲左右。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一般在2歲左右,這是孩子從嬰兒過渡到幼兒的階段,2歲之前,孩子可能會像一只小綿羊一樣乖乖聽話,家長讓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2歲之后,孩子就漸漸地有了自己的一些主意,尤其喜歡和父母對著干。
2、7歲到9歲。當孩子長到七歲的時候,第二個叛逆期就來了,這就是兒童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小朋友會特別的頑皮,精力比較旺盛,往往會表現的非常好動,話也特別多,也不同于以前的聽話可愛。
這個時候家長就必須要干預兒童的這種叛逆期行為了,但不是打罵孩子,如果這個時候靠打罵來改變孩子,就更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與父母的關系和距離也會越來越遠。
3、12歲到15歲。最后的叛逆期就是青春叛逆期,這個時候是稱為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為關鍵的一段時期,這時候的孩子已經不是年少那樣的懵懂,在青春期中,孩子已經慢慢的接觸了許多社會現象和人情世故,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和人際交往關系,自我意識基本已經覺醒。
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并且有著非常強烈的行動力和反抗力,也特別容易與家長產生極大的分歧,這個時候表現出來的叛逆性心理是最強的,因此作為家長,這時候一定要善于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想問題。
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如何教育
1、與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溝通很重要的一點是溝通的雙方能夠相互理解。對于孩子來說,理解父母是一件慢慢成長的事情。對于叛逆期的孩子來說,理解父母是通過有效地溝通來完成的。因而,只有父母充分地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在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心理和行為特點,才能進行有效地溝通。
2、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需要同時適應社會的變化,為進入社會做準備。同時又離不開家庭的幫助和生活。父母與孩子之間充分地溝通以及相互地理解,特別是父母主動與孩子溝通,尋找機會和溝通條件,讓孩子充分地溝通。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想法和做事的背后,有其自己一套觀念和想法的,而這些觀念和想法,就是來源于家庭和生活,然后經過孩子的認識和理解而形成的。
3、及時的調整教育方式。有些專制或者傳統的父母,過多地采用命令或采用頻繁提醒的方式讓孩子執行,不尊重孩子獨立的心理需求,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讓孩子不僅會不接受,而且會變得更加叛逆,更不用說會接受父母的勸告和建議??梢?,與孩子溝通以及給孩子建議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尺寸。
孩子叛逆的表現
一、情緒波動大。孩子在叛逆期時,情緒波動大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孩子的一些言行舉止可能會讓家長很難受,因為孩子可能會突然暴躁、哭鬧、冷落父母,甚至做出一些意外的事情。這是由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引起的,家長應該給孩子足夠的理解和支持,不要過度干涉,同時也不要任由孩子胡為。
二、經常與父母對立。在叛逆期時,孩子常常會與父母發生矛盾,對父母的話語和行為持批評、質疑或反感態度。孩子在這個時期的自我認知和獨立意識不斷增強,他們渴望自己的主張能夠得到認可和被尊重。
因此,家長可以試著以平等的態度和孩子溝通,尋找共同的語言和利益,從而建立更加親密和良好的關系。
三、尋求獨立和自我表達。孩子在叛逆期時,開始逐漸追求獨立和自我表達。他們開始表現出強烈的個性和自主意識,并且可能會追求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如音樂、時尚、朋友等。
家長應該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機會去展現自己的個性,同時也要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和思想動向,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注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