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創造一個相對安靜獨立的學習環境。家長切忌來回走動,大聲喧嘩。不要在孩子身邊玩手機或平板,在孩子旁邊安靜看書是不錯的選擇。不要孩子做完一題就評判,打斷孩子的思路。
孩子做作業慢怎么辦
1、和孩子設計一套家庭作業日程表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設計一個可長期執行的“家庭作業日程表”,要非常清晰地把規則制定下來。比如放學的第一件事是做作業、娛樂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每門作業完成后可以休息15分鐘等。通過長期規劃幫孩子養成做作業的好習慣。
2、讓孩子自己制定目標和獎懲規則
目標的制定從短期目標開始,如認真完成作業、不磨蹭等;也可從中期目標開始,如認真完成作業、不磨蹭等;也可從中期目標開始,如期中考試成績、一個月內做作業的認真度。不管孩子制定什么目標,充分尊重并幫助他執行即可。
3、做溫和、堅定的執行者
家長要根據孩子自己的獎懲規則,嚴格執行。當孩子進步時,不要吝嗇給他的鼓勵。當他沒有完成目標時,需要承擔的責任也絕不能姑息。
4、準備“作業計劃完成本”
可按照不同學科,分條記錄好每天要完成的作業,及時提醒并對照。完成記√,未完成則用紅筆畫圈,并調整到之后的學習日程中。所有計劃完成后可以給與孩子一定的獎勵。
5、確定好做作業的順序
家庭作業很多,有不同學科的,在程度上有容易的,有難度較大的。家長可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給孩子一些建議,一般原則是先從孩子喜歡的學科開始,先完成比較容易地家庭作業,這樣有助于孩子完成更大難度的作業的挑戰。
孩子寫作業慢的原因
1、條理性差,做題沒順序
一會兒找找橡皮,一會兒找找鉛筆,一個小時的作業卻要花2個小時甚至更多。一會兒寫幾道語文題,一會再去做數學題,不按照順序來。
2、追求完美,喜歡使用橡皮
有的孩子作業做得很工整,可是速度慢,字不整齊或者不干凈,就會馬上擦掉重寫,如同強迫癥一般。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橡皮綜合癥”。
3、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基礎差
本身基礎就差,很多知識點沒有消化吸收,做作業自然費勁。
4、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過多
寫作業總東看西看,磨磨蹭蹭。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吃鉛筆,一會兒咬手指...寫一會兒就溜達一圈,注意力不集中。
5、協調性差,一說都會,一寫就錯
思維比較快,問題能答對但寫得慢。做作業經常寫錯、漏寫、跳字甚至串行,有時寫了擦,擦了又寫。
6、故意磨蹭
有些父母給孩子額外布置作業,導致孩子故意磨蹭。這時的“磨蹭”成了對抗額外負擔的一條對策。孩子開始是有意識地慢,但久而久之,就漸漸養成磨蹭的壞習慣了。
7、父母教育方式太嚴厲
“趕緊去寫作業去吧。”“認真寫,好好寫......"“寫不完今天就別吃飯。”當父母用這些語言和孩子溝通時,他接收到的信息是:被命令、被控制。他已經本能在抵抗了。當一個人發自本能地去抗拒一件事情的時候,取得良好結果的幾率也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