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家長反映,自家孩子越來越難管了,一言不合就大哭,而且對于家長的教育軟硬不吃,其實這也是孩子叛逆期的典型表現,他們對權威的話有點不服氣,總想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行為是對的。面對這種現象,家長在處理事情時要態度堅決,告訴孩子什么是真正的是非對錯。
當孩子軟硬不吃時家長應該怎樣做
1、態度明確而堅決。當孩子不配合,甚至撒潑耍賴時,家長應該怎么辦呢?正確的做法就是:家長應該明確而堅決地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行為。
2、改變孩子的錯誤行為。當孩子發現家里沒有規則的時候,他們的性格會更倔強。如果父母合理利用心理暗示改變孩子的認知,就可以改變孩子的錯誤行為。
3、尊重孩子的想法。父母不能總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而是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對于很多事情積極思考,父母不妨把主動權還給孩子,站在一旁指導孩子。當孩子擁有選擇的權利,就不會倔強地對抗父母了,親子關系也會變得更加和睦。
4、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父母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同時,不能忽略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孩子玩玩具可以開發智力,可是玩玩具也要注意時間,如果孩子因此玩得很晚,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性格倔強,軟硬不吃的原因
1、長輩的溺愛。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孩子是家里每一個長輩的心頭肉,無論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都將所有的愛投注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行為十分溺愛。然而,這種愛卻導致了孩子性格變得倔強,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開始哭鬧。
2、父母教育的缺陷。有些孩子小時候脾氣倔強,喜歡耍小脾氣,家長會給孩子貼上倔脾氣的標簽。一旦給孩子貼上笨的標簽,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的脾氣確實就是倔強的。
3、缺乏自信。有自信的孩子通常會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并且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當面對一些難以抉擇的難題時,他們不會選擇強硬對待,相反那些總是執著于自己想法的孩子,他們接受不了他人的意見和想法,更不能冷靜下來認真傾聽別人的看法,這其實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
4、經常受挫。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自主意識慢慢增強,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并且經常表現為對自己的想法堅持己見,因此孩子就會經常碰壁,這種挫敗感會讓孩子十分受傷,但他們又找不到解決的辦法,為了得到來自父母的幫助,他們便會以更強硬的態度堅持自己的想法,企圖給家長施壓。
5、親子間溝通有障礙。當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時,除了孩子本身的原因外,還與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有很大聯系,日常生活中家長們總是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你越讓孩子這樣做孩子就偏不這樣做,當面對孩子的這種表現時,家長就會嚴厲呵斥甚至動用武力強迫孩子服從,殊不知這樣做一切都是徒勞。
孩子“軟硬不吃”,性子倔,家長如何給孩子定規矩
1、讓孩子意識到后果。其實給孩子設定一些規矩也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首先我們就應該讓孩子清楚的意識到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承擔后果的。
2、提醒孩子很重要。想給孩子設定一定的規矩,我們一定要首先去選擇提醒孩子,就比如我們不想讓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我們應該率先告訴孩子:“5分鐘以后我會關掉你的電視,如果你不選擇認同我的話,那么你的結果由你自己承擔。”
3、告訴孩子怎么做。孩子在小的時候,通常是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的,所以說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到底該怎么做,只有這樣的話才能夠保證孩子遵守自己的規矩。
4、父母需要以身作則。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在對事物認知未全的時候,父母就是自己的榜樣,在給孩子樹立規則的時候,父母在作為一個引導人,需要以身作則的執行這些規則。
5、設立規矩前后保持一致。家長要明確知道需要立哪些規矩。有些規矩是必須立下的,有些規矩可立可不立,因為規矩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