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點,尤其是和父母的相處方式能夠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和成長,當孩子有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支持鼓勵式教育,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忠實才是改善的要點。
被父母貶低長大的女孩:處處貶低自己的孩子可能會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負面影響,具體后果如下:
讓孩子感到不被認可:當父母經常貶低孩子的能力和表現時,孩子可能會感到不被認可,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和消極情緒。
削弱孩子的自信心:跟這樣的父母長期相處,會讓女兒的性格變成討好型,也越來越不自信,做任何事情都是小心翼翼察顏觀色生怕引起別人不滿,得不到母親的認可,怎么敢面對外人。
破壞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的貶低和批評可能會讓孩子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尤其是當這些批評是針對孩子的個人能力和品質時。這可能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產生自卑情結,難以面對挑戰和批評。
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孩子,又擰又懶。不聽勸告,一意孤行,往往逼的父母好話說盡也沒用,最終就變成惡語相向或者挖苦諷刺才能起一點作用,時間久了,父母跟他們說話就變成嘲諷和威脅恐嚇才有效果。一個巴掌拍不響,一方面父母著急孩子不急造成這種家庭糾紛,并且父母責任占一大半。
父母言語偏激的類型有哪些,需要怎么樣進行改變
父母言語偏激包括對孩子長期的吼叫、斥責、詛咒、歸咎、侮辱、威脅、貶低、取笑。生活中的父母,有時候就是因為擔心著急,在發現男孩遲到晚歸時,可能就會將孩子訓斥一頓,用我們常見的幾句話:
“你怎么可以遲到呢?你不知道遲到不好么?你是不是偷偷出去玩了?”
孩子聽到訓斥以后因為害怕選擇沉默,最后家長就無法發現孩子是因為什么遲到,不會知道該怎么做才能孩子下次不遲到。孩子在生下來,最早接觸的、最親密的人就是父母,如果父母都無法給孩子一個溫暖和諧的成長環境,進入社會的他們該從哪里索取溫暖?
父母在孩子的行為發展中都是孩子的指明燈,每個孩子剛開始都是一張白紙,在孩子給自己的紙上添墨時,理性給孩子分析原因,站在孩子能接受的角度,告訴孩子出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對孩子有利的。
那些經常被父母挑剔的孩子,長大后過得怎么樣了
1、父母的苛刻、貶低造就了孩子的自卑
自卑是什么,自卑就是對內在自我的評價低,一個人對于自我的認知最先源自于父母,父母對他們的反應,決定了最初他們對自我的認知。
也許父母會辯解自己不是那個意思,自己是為了孩子,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感受,他感受到了什么,毫無疑問,他感受到了不被愛,他對父母給予自己的愛沒有信心。
而一個孩子對父母給予自己的愛沒有信心,這就是最初的自卑!
2、不能做自己,導致做事情沒有熱情
從小做的事情都是圍繞著父母的意志來的,他不能表達真實的自己,他要去滿足和順應父親的苛刻和母親的挑剔。在事情上都很少能自己說了算,能做自己。幾乎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長大后更是很少有自己樂意做的事情,總覺得很多事情可做可不做。
3、與人相處的時候,總感覺別人會“擠壓”自己
從小到大被父母挑剔慣了,就有了一個心理習慣,在人群中總覺得自己不行,自己不好,別人會給自己壓力,別人會嫌棄自己。幾乎杜絕了外界的關系,他說與其他人在一起自己會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