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但是也是孩子壞情緒的“收納桶”。如果孩子們很少在父母面前表現出情感,這意味著彼此之間的關系存在問題。
兒子總是和媽媽發脾氣:一般情況下,男孩子如果對父母大發脾氣,那么他可能是為了一些具體的比如說學習的游戲的和同學之間攀比的事情沒有得到滿足,那么就要針對具體的現實刺激入手,來緩解他的情緒。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跟母親的意見也不同,母親也經常管著他,就會對母親發脾氣,這也是從小嬌生慣養造成的,可能什么事情母親都會順從他,小孩子從小還是要教育好。
這個年紀的孩子建議父母不要用強硬的管理,要不然孩子很容易會受到影響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對母親發脾氣。最好適當的放手,加上正確的引導。無聊問題溫柔的和對方聊聊,而不是強硬的讓孩子執行,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叛逆期。
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作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好好的跟自己的孩子溝通一下才行,看看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所以才會讓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情緒!然后再從中解決就可以了。
孩子發脾氣家長正確處理,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穩”是指父母要穩
佛家之言:怒者,心之奴。想要孩子不發脾氣,首先父母要穩住做好表率,無論是平常生活中,還是面對他人對自己發脾氣的局面,都不要做情緒的奴隸。
“聽”是指父母要仔細傾聽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父母應該學會仔細傾聽,弄明白根本原因。更近一步靠近孩子。
“靜”是指等孩子靜下來
《道德經》上說:靜為躁君。靜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氣,讓人恢復理智。
孩子發脾氣時,你跟他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先讓他把脾氣發完,等情緒過去了,再給他一段安靜自我修復的時間自我反省。
“不教”是指父母別急著說教
試想一下,你剛剛冷靜下來,就有一個人就在你身邊不停地講道理,你會覺得舒服嗎?
不會!你會認為他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你!他說的話你很難聽進去。
為什么孩子對父母發脾氣有好處
因為孩子脾氣暴躁是危險的信號。這就像在給氣球充氣,不斷給它充電,但不釋放它。那很危險,終有一天它會爆炸。同樣,如果孩子被壓抑并且無法消除這種感覺,則會導致不良情緒在心中積聚并慢慢形成"負擔",一旦孩子不發脾氣,那將是不健康和危險的。
如果孩子試圖釋放或者壓抑不良情緒,試圖讓自己了解他人和外界,對于孩子來說將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孩子就是這樣。他們看似乖巧,不會發脾氣,不會吵鬧,知道如何取悅成年人。但實際上,孩子會積聚很多負能量。
控制情緒的技巧是好是壞,如何權衡利弊,孩子長大就會明白。在一個他們應該吵鬧,哭泣和大笑的年紀,不必小心的去看大人的臉色。這樣會失去孩子固有的脾氣和秉性,使他們變得自卑怯懦。發脾氣的孩子是大腦的發育,這是孩子的身心發展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