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想擁有一個貌似“懂事且聽話的孩子”,但若遇到一個叛逆的孩子,就要給孩子留出一些時間來……十八歲孩子正處于逆反期,不要與孩子硬來,否則將適得其反。那么,十八歲孩子叛逆不與父母溝通如何處理呢?
十八歲孩子叛逆不與父母溝通如何處理
1、不要直接否定孩子,可以用親身經歷引導孩子
面對孩子錯誤的思想的時候,很多家長一般上來就批評孩子,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其實這個時候孩子是需要別人去了解他的,而不是對他的想法進行批判。所以家長不要上來就試圖改變孩子的想法,而是要試著去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這時候家長就可以講一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讓孩子自己判斷一下他的想法是否正確,這樣的話孩子就會真正認為你是為他好,所以就會慢慢的改變。
其實教育孩子是講究技巧的,有句話說得好,可以把牛牽到草地,但是我們沒辦法逼他吃草。如何高效的溝通是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學會的,只有這樣才能在孩子拒絕溝通的時候合理的處理,而且學會了之后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會更得心應手。
2、科學引導孩子
大部分父母跟孩子講道理的時候都是希望孩子立即表明自己的態度的,并且要認同自己的行為。其實這時候如果孩子照著做了,很可能是礙于父母的威嚴不情愿說出來的,其實內心還是不服的。所以這種溝通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吉姆在著作中對大腦進行了剖析:
大腦外層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腦皮層,這層是分管我們的理性思維的,作用就是可以幫助我們進行理性的思考之后再做判斷;而中間的是處理我們的情緒的;而內層大腦被吉姆教授稱為蜥蜴腦。
人在27歲左右大腦皮層才能完全發育成熟,換句話說我們的理性思維成熟的比較晚。人作為一種高級哺乳動物,是具有動物性的,所以當我們進行理性判斷的時候其實是有自己的動機的,所以想要對方改變態度,那么就要了解對方蜥蜴腦的想法,最終達成共識。
這就很清楚的解釋了為什么孩子明明知道不好好聽講就會考不好,但是還是抵御不了手機、電腦游戲的誘惑,其實他們的天性就是愛玩,所以這時候理性思維就占了下風。
所以說想要孩子從內心改變,態度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讓孩子的本能改變。所以說行動才是最重要的,想要形成一種習慣,單單有想法可不行,一定要付諸行動。
改變行為其實比改變孩子的態度容易得多,我們先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件事,然后用結果來改變孩子的態度。
十八歲孩子叛逆父母如何對待
叛逆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你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幫助孩子和自己度過孩子的叛逆期。
1.情緒緊張的孩子更容易產生反抗心理。在孩子疲憊和饑餓的時候,不要教他學習新東西或者強迫他做任何事情,讓他有更多的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歡的零食,有助于緩解緊張的情緒。
2.父母提的要求要合理,做好孩子的榜樣。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孩子的偶像。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讓抵觸情緒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3.如果孩子確實毫無原因地產生抵抗行為,不要因為心急而發怒,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后分析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這樣做對孩子、對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選擇。
4.對于涉及到安全的反抗行為要及時制止。孩子的危險意識不強,有些行為可能會產生危險,父母應該立即制止他的危險行為。而且制止孩子的行為之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后果。
孩子的成長是分為幾個階段的,而孩子的叛逆期更需要家長的關心與誘導,這時候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行為能力,而認知卻并沒有完全成熟,他們任性,固執,卻又自以為是,所以家長和老師更要耐心的指導和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個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才能成為一個健康,陽光的,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