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的逐漸成長,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叛逆期也會隨之出現,初中至高中這個階段是孩子叛逆的高發期,家長一定要提高重視。那么高三叛逆期的孩子應該怎樣教育?
高三叛逆期的孩子應該怎樣教育
1、正視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要抱有成見。如果遇到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別強,一定要清楚,這是一種正常現象。父母要善于發現逆反心理中的創造性品質和開拓意識,并合理引導。只要引導得當,逆反心理是能夠在現代社會發揮積極作用的。
2、不和孩子爭吵,不為難孩子。處在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會變得脾氣非常的暴躁,他們認為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在違背他們的意愿,他們經常會表現的無助,焦慮,孤獨等等,覺得沒有人可以懂自己內心的世界,所以父母必須首先要理解孩子的這種情形。
3、給孩子空間和自由,嘗試主動與孩子溝通。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慢慢會變得不再像小時候那么的粘著父母,而是自己經常會尋找自己單獨的空間,來發泄和表現自己,所以作為父母不要覺得孩子不如小時候懂事等等埋怨的心理,要更加的關系孩子,主動和孩子溝通。
4、掌握正確的溝通方法,引導孩子走出不正確范圍。叛逆期的孩子他們經常會表現的憤世嫉俗,覺得這個環境和這個社會就不屬于自己,他們總是表現的讓父母和家人都無法理解,如染各種顏色的頭發,說他們同齡人只能聽懂的話語等等。
高三叛逆期的孩子主要表現
1、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
在一些青春期學生當中,打架斗毆被看作是有膽量;與老師、領導公開對抗被視為有本事;哥們義氣等不良的行為傾向卻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同。而對于樂于助人、愛護集體、愛護公物、遵守校規校紀的青春期學生則被肆意諷刺、挖苦,造成在集體氛圍里好人好事無人夸,不良傾向有市場,正不壓邪的局面。
2、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的消極抵抗或否定有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春期學生的現實生活。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應付,抵制、消極對抗的態度。對學校、教師的教育和學校制度,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無端否定。
3、對成人和家長的抵觸情緒的明顯增強
青春期學生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甚至產生厭煩的情緒;對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斷,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意見,并有強烈的表現自己意見的愿望;對一些傳統的、權威的結論持異端,往往會提出過激的批評之詞。
高三是孩子學習的重要時期,家長一定要時常關注孩子的情緒,一旦孩子出現叛逆的思想,就要及時制止或者想出方法引導孩子走出叛逆思想,正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