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養孩子長大成人是一場漫長的長跑,而途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和障礙。在這重重障礙中,叛逆期也許是路上的一座高山了。那么,小學一年級叛逆的原因是什么?
小學一年級叛逆的原因是什么
1、成長環境
成長環境會決定孩子的做事的態度和方法,因為,孩子的大多數行為和舉動,來自于模仿,模仿家庭成員,模仿其他小伙伴,模仿動畫片……如果家長發展這種行為,先觀察一下,是否家庭成員有這些舉動,或者最近在幼兒園里,是否模仿其他小朋友。
2、教育不當
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孩子們有了過失時,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辦法,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心理。認為只要是主觀上對孩子好,就可以不講究教育方法。
3、試探家長的底線
孩子通過這種語言上和行動上的反抗,來測試成人的耐心,他想知道成人對他的頂撞和反抗會有什么反應,同時也告訴大人:“我已經不是個小屁孩了。”
如何對待一年級叛逆期的孩子
1、學會理解孩子
要真正理解、尊重、信任孩子,看到孩子的某些變化或者反常行為時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能動輒打罵,否則只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導致破罐子破摔,加劇親子間隔閡。
2、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3、學會換位思考
父母和孩子都要換位思考,要常常假設自己是個孩子,如果自己背著書包,每天上課,下課,晚上要做作業做到很晚,這樣的時間安排,這樣的用腦強度對自己是否感到疲憊,這樣你就知道孩子的想法,而孩子要換位思考,假設自己是家長,每天為了家計而不辭勞苦,對孩子照顧仔細,對于孩子來說,最好寫出文字要好些,寫出來之后,就知道孩子的心理。
小學一年級叛逆的原因是什么,孩子出生后,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愛與傾聽。在有規則的前提下,給孩子足夠多的愛,給孩子足夠多的耐心,不急躁,遇事多傾聽,相信孩子一定會守規則,能合作,善解人意,樂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