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抱怨他們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他們一整天都不想回家。他們不想發自內心地說話,也不想與父母交流想法。而且很多孩子說,父母成天嘮叨,煩死了,規定這個不準,那個不準,真討厭。顯然,父母和孩子意見不一。那孩子逆反家長該怎么辦呢?
孩子逆反期家長怎么處理
從小學到中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飛躍。他們認為自己不再是孩子,獨立自主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獨立;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依賴自己的家人。這個時期的孩子,既缺乏生活經驗,又對自尊要求極高,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當作大人看待。如果此時父母還把他們當孩子一樣,無微不至的“呵護”,煞費苦心地提醒,他會很累,會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進而產生反抗,萌發逆反情緒。如果父母在同齡人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他們的“反彈”會更強烈。
了解叛逆期兒童的心理特征
事實上,叛逆期的孩子,盡管自我意識有所發展,但自控能力較差,經常會不自覺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爭論,但常常爭論不休;持懷疑態度,但缺乏科學依據;喜歡尋找意見,但判斷不準確;喜歡批評別人,但容易片面。家長知道孩子這些特征的“心理斷奶”期,應該多治療,避免簡單粗暴,不能用“哄”的方法來治療。
俗話說:“半子,怒老子”。確實如此。初中兒童的顯著特征發生變化:生理變化,孩子開始發育;在心理上,父母也會發現,在某些時候,他們的孩子不聽話,甚至可能與父母發生沖突。你想東,他偏西,你想西,他偏東,這種現象,心理學上叫做“逆向心理”。這個時期被稱為“心理斷乳期”。
心理斷乳期是從幼稚到成熟的轉折期。一般來說,心理斷乳期的各種心理現象反映了兒童青少年的心理進步。從心理上依附父母到獨立,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家長要珍惜孩子的這個時期,采取歡迎的態度,對于孩子叛逆心理的消極面,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善于給予系統的引導、教育。專家建議,家長應該看到叛逆心理積極的一面,比如叛逆心理的好奇心,是對認知事物的渴望,是知識的力量。叛逆心理往往具有求異、思考的特點,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創造的源泉,家長要注意、善用形勢,促進其成功。父母應該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他們的自尊,與他們建立親密平等的友誼,讓孩子參與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物的能力,盡可能支持他們,在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后立即表揚。父母也有勇氣向孩子征求意見,也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