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害怕孩子長大后吃苦耐勞。他們自己做任何事情,這剝奪了他們的孩子變得獨立和自信的機會。那么,孩子依賴性強怎么辦?
孩子依賴性強怎么辦
誠然,孩子在學習獨立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此時家長應該及時鼓勵孩子,以聰明合理的方式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困難。以下三種解決辦法希望可以幫到各位家長。
1.給予適當的選擇,激發孩子的責任感
給孩子適當的選擇,更有利于孩子獨立性的發展,也有利于孩子獨立性格的培養。引導孩子學會承擔選擇的后果,有助于建立內在的責任感,這也是良好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爸爸去哪兒第四季?沙一的兒子安吉癡迷于5號文化房,為了拿到文化房,他讓父親放棄了1號房。2號房,塵土飛揚,光禿禿的,是最糟糕的房間,讓他們痛苦不堪。
安吉哭得發脾氣,謝伊一改往常的搞笑風格,嚴肅地說安吉太自信了。然后他告訴安吉,“你選擇了它。我們會接受它。”
沙溢在一些事情上給了安吉充分的選擇權,即使孩子有時會做出錯誤的選擇,他也會順其自然,他告訴孩子:做出選擇后,他們應該承擔后果,即使他們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他們也應該為自己的想法負責。在做出選擇時,魯莽往往伴隨著錯誤的結果。當孩子意識到這一點時,選擇的教育價值就變得顯而易見了。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多和他們說話,不要直接告訴他們該做什么,而是讓他們多表達自己,引導他們分清自己應該做什么。
正確的選擇有助于孩子培養對后果的責任感。為您的孩子提供正確的選擇可以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同時也能激發他們日后的遠見卓識。
2.幫助您的孩子接受真實的自己并獲得幸福與安寧
面對孩子不同的性格,老師和家長應該做的不是改變,而是幫助孩子了解真實的自己,接受真實的自己。每個人都只有一種生活,他們想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沒有人可以剝奪這一權利,即使是父母。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們愛自己。告訴孩子,不能那么堅強,不能那么堅強,不能總有陽光;難過的時候大聲哭,虛弱的時候抱抱自己。只有當孩子們找到真實的自己,能夠與真實的自己相處融洽,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與安寧。
3.學會放手,幫助孩子擺脫自負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成長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過程,逐漸意識到自我與外在客體、自我與他人的區別。在人際交往中逐漸關注他人的感受和意愿。
然而,由于缺乏家庭和社會教育以及個人自我認知,一些成年人仍然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式思考。
我們需要向我們的孩子表明,地球不是為他們轉的,我們的生活也不是為了滿足他們的期望。
父母可以通過換位思考來理解他人,學會尊重、關心和幫助他人,從而幫助孩子擺脫自我中心。
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父母需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最好不要干涉。
即使是經歷了一些挫折和痛苦,也需要孩子獨立處理并承擔后果,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過程。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婭曾說過,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聚合,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讓孩子去探索和渴望世界,讓他們真正理解做一個獨立個體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