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兒童生理和心理發生劇烈變化的時期。家長必須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才能正確引導孩子。家長可以通過看書、咨詢專家、咨詢老師等方式,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征,那么,家長怎么和叛逆孩子溝通?
家長怎么和叛逆孩子溝通
找一個您的孩子信任的人與之交談
我們常常盡量說好聽的話,講道理,以為孩子聽了一個字也好,可是孩子就是不進去,反對你,那怎么辦?那是什么意思?用一句流行的話——你不是他的“類型”!所以我們要給孩子換菜,孩子聽你請誰過來,換個環境換個角度告訴他,效果會更好。
增加孩子的信心
很多孩子并不是因為太自負,看不到大人的想法而固執,而是在一些事情上遭遇挫折,缺乏自信,并且因為自尊的趨勢,會被緊緊包裹,拒絕了他們的指導,怕自己的壞受到更大的打擊。我們必須對癥下藥,放慢這個過程,逐漸建立他們的信心,讓他們繼續努力。
做他們想做的事并與他們成為朋友
平時孩子想要喜歡什么一定要注意,即使你覺得他的喜好很幼稚,很無聊,考慮到他是你的寶貝,陪他一起天真,一起瘋狂,關鍵是既然如此,他不會有想不到的和你在一起,一起玩代溝的感覺。試著和你的孩子交朋友。他們需要你。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
父母因為經驗豐富,對孩子的“安排”往往是一條捷徑,但這條沒有得到孩子認可的捷徑并不完全是孩子所需要的,這種需要是主觀獨立性的體現,也是客觀存在的必要條件孩子的成長。
無論是在指導學生選擇興趣愛好還是申請高中時,家長都必須牢記:“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要交流而不是專制,要交流而不是專制”。受年齡和經驗的限制,孩子的想法、觀點、做法肯定有不成熟、不準確、不恰當的成分,家長不要小看,要以水平、溝通協商的方式求同存異。
多夸夸孩子
家長要充分認識到,欣賞教育考驗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家長自己。孩子能不能做出值得贊賞的事情,父母需要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他們;同時,孩子的正確行為能否立即得到最及時的認可,還需要家長的發現和肯定。
欣賞教育不能只持續一時,而是要堅持旅行的規律,慣性。否則孩子就會產生疑惑,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承認自己有不如孩子的地方
承認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有些不適應甚至落后于時代;向孩子學習這是老師和家長應該樹立的意識,不僅體現在“你教我學電腦”,這么簡單的“請教”,而是要求我們大人在與孩子人格平等的前提下真正做到認識孩子的優點和長處。
所以爸爸媽媽在孩子們面前多一點謙虛,只會贏得孩子們的信任。現在的孩子太快太機智了,無法吸收新事物。應該跟孩子說:我只是在語言知識和人生道理上比你學了一步,更有體會。以后你一定會超過我,也一定會超過我,只有超過我才是進步。
與您的孩子成為朋友
研究表明,與孩子交流的最佳方式是通過友誼。相比之下,目前的家庭溝通模式,尤其是對于青春期兒童及其家庭,效果并不理想。
父母切記,不要以為孩子以為自己不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請記住,孩子的敏感是一種天賦,尤其是在青春期。傾聽是要了解孩子的需求,所以在有效的傾聽之后,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完全照搬父母的計劃,父母要妥協、商量、給對方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