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往往認為只有在孩子的青春期才會出現叛逆的現象,但實際上,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注重情緒和言語的表達,導致孩子隨時與家長“逆勢而上”是常有的事。那么,孩子叛逆管不住怎么辦?
孩子叛逆管不住怎么辦
很多家長經常抱怨,為什么他們的孩子這么無知,你要他往東,他就往西,不是按照你說的去做,甚至是極端的行為,比如下面的小女孩。
7歲,女孩。在家里,她最喜歡不同意媽媽的意見,也不愿意幫媽媽收拾東西,盡管媽媽夸她有責任感。在玩注意力游戲的時候,她也意識到媽媽是想提高注意力,就跑掉了。漸漸地,媽媽失去了耐心,母女之間的談話越來越少,直到孩子在玩耍中突然表達出非常厭世的想法,引發了媽媽的恐慌。
事實上,父母在生活中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往往是決定孩子是否叛逆的關鍵。
您是否經常安排學業、家務、外展活動和在家鍛煉以幫助您的孩子更好地成長?
其實這些項目本身都是基于父母的一份好意,都非常好。但作為父母,重要的是要知道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更重要的價值觀。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再強,賺了多少錢,都靠知識和金錢來充實快樂。所以如果想讓每一位家長都做出選擇,把最珍貴的東西留給孩子,那一定是快樂而充實的。
孩子前后矛盾和家長意見不一,本質上是孩子缺乏踏實的感覺。這并不是孩子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全部責任,因為他們有這種感覺是因為我們作為父母沒有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這個家庭逐漸將負面情緒帶入他們的生活,導致他們與父母發生沖突,因為他們遠離價值、意義和歸屬感。直觀的結果是你的孩子不想做任何你想讓他做的事情。
有時你甚至會發現,孩子的臉怎么連天真活潑的臉都不見了啊?他們變得懶得早上起床和周末出去,這不僅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體上的。
他們想證明他們希望得到積極的對待,并在家庭中擁有更大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但是作為父母,我們總覺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那么多的愛,為什么孩子還是要那么敵視呢?也許你錯過了情感細節。
在很多家庭環境中,父母已經在外面加班加點,所以一提到孩子,他們的情緒就會失控。
父母掙錢養家難,但努力的目的最終是為了養育孩子,所以我們不應該把一天的辛苦浪費在感情和溝通上的失敗上,這會功虧一簣。
注意不要盲目表揚孩子。盡管人們聽到贊美時會感到欣慰,但聽起來失真的贊美只能被視為一種手段。
孩子們可能聽得一頭霧水,但他們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值得吹噓。要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卻鬧了大事,受到了高度評價,孩子們心里一定有驚慌,覺得爸爸媽媽太變態了,是想控制我嗎?
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看到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對孩子不同意見的不當處理,早日走出與孩子相殺的時期,讓這個家充滿更多的溫暖和愛,孩子的成長會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