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上進心可采取的引導辦法:1、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不斷激勵孩子;2、為孩子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合理期望孩子,不要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3、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適時引導孩子;4、要學會理解支持孩子,不要諷刺挖苦孩子。
孩子沒上進心怎么引導
1、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自己
作為最了解、最貼近孩子的人,父母最應該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自己,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肯定他的能力和潛力,鼓勵他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平常不經意的小鼓勵、小肯定,說不定就成為激勵孩子努力一生的火花。希望做的更好、努力爭取成功,人的這種成就需要一部分來自于天性,更大一部分來自于父母的后天培養。
2、為孩子設置切實可行的目標
級給下級設置目標時,講究一個“先進可達性”原則。意思是說,這個目標,既不能唾手可得也不能遙不可及,下級需要通過一定的努力才可以完成。強烈建議父母采用這個原則。在家里為孩子設立中等難度的目標,熱情鼓勵并幫助孩子達到這樣的目標。這樣,一方面讓他從小就樹立一種勇于接受挑戰、奮力實現自己目標的態度;另一方面,又不會因為目標過于困難挫傷他的積極性。
3、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很多家長也很迷惑甚至憤怒孩子們看起來的“躺平”行為,其實都有其背后的原因。其實,不管任何時代,科技如何進步,人的本性都是有上進和競爭意識的。有時候,孩子的本質并不是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只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適當地引導。父母不應以當年的自己為榜樣,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不同的情況不同分析,從而促使孩子們更好地成長。
4、要理解支持孩子
首先,“躺平”并不意味著不求上進。不止針對于孩子,在經歷過挫折或壓力事件后,大多數人會進入一個看似比較頹廢,無欲無求的狀態,適度“躺平”的確能緩解身心的痛苦感。只要孩子成長順利,一般不會存在真正的懶惰和不思進取。此時,父母面對孩子行為的反應非常重要,假若父母為此斥責或與孩子產生很大爭議,孩子很可能會抗拒與父母交流,更容易誘發青少年叛逆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