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孩子畏難情緒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不要用強硬的手段逼迫孩子,要給孩子嘗試的空間;2、不要給孩子貼上不自信的標簽,要多關注孩子;3、分解難題,幫助孩子重建自信心;4、父母要放下過高的期待,為孩子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如何解決孩子畏難情緒
1、不要采用強硬的手段逼迫孩子
遇事先來一頓劈頭蓋臉的批評,從而徹底擊垮孩子的心理防線,企圖用“激將法”讓孩子重振士氣。期望父母當再次看到孩子想要逃避困難的時候,不要著急,也不要用一些有些強硬的手段去逼孩子。當孩子表明他不愿意嘗試時,我們可以從其他方面給孩子指導,鼓勵他去做,給孩子一個嘗試的空間。即使他嘗試失敗了,也不會有太多的挫敗感,他會仍然愿意繼續努力。
2、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從態度來看,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簽。給孩子貼上“不自信”的標簽,會孩子很受傷也很尷尬,我們越覺得孩子沒有信心,孩子就越會在我們眼中表現出不自信的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而當我們更多地關注和發現孩子“做”的事情,并幫助孩子建立信心時,孩子會越來越自信。
3、分解難題
任何困難的事情,都是由一個個小難題組成的,因此首先要分解難題,比如孩子覺得學鋼琴很難,那具體是手腕力量不夠、聽不懂音符,還是上課時坐不住呢?如果孩子專注力不夠,不能專心的聽老師上課,那就可以把問題細化,重點解決,孩子也就不會再害怕了。分解后的小問題是一件非常輕松的事情,完全沒有難度。這就沒什么好害怕的了,就算沒完全解決大問題,也能部分解決,而且沒有了畏難的情緒。
4、父母放下過高的期待
很多父母本著對孩子“負責任”的態度,常常在“起跑線”上就為孩子制定了很高的目標,這種不顧孩子自身條件,只知道“攀高枝”的做法往往會讓孩子只能望著目標興嘆,卻很難嘗到成功的喜悅。從未被成功鼓勵過的孩子往往會經常有挫敗感,信心不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為孩子制定“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讓孩子不斷地在實現一個個小的目標中受到激勵,受到鼓舞,孩子的自信心就會不斷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