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舉手發言可采取的辦法:1、給孩子創造寬松的氛圍,讓孩子有話說;2、要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平時多跟孩子聊天;3、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孩子不愛舉手發言怎么辦
1、給孩子創造寬松的氛圍
舉手是一種勇氣,不舉手是因為猶豫,猶豫不是沒有思考成熟,就是孩子愛面子,怕回答錯了眾人笑話自己。那就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氛圍,讓孩子覺得有話可說,讓他們把不成熟的思考大膽表露出來有時孩子不愿意舉手,但會經常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在下面竊竊私語,小聲討論。那就讓這樣的議論“合法化”,當一個問題非常能引起孩子的興趣,那就安排時間,讓他們在下面自由議論,因為自由議論的平臺比舉手發言更為寬松,于是參與的人就多,觀點的碰撞也很豐富。
2、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
父母首先要讓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平時多和孩子聊天,讓孩子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有說話的欲望,而不是當悶葫蘆,慢慢地孩子就喜歡上表達。鼓勵孩子大膽試錯,說錯了不要緊,臉皮厚一些,不要太在乎別人的評價,重要的是積極的態度,多舉手幾次,增加適應能力。
3、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想法,對于一些簡單的問題不想舉手回答,不想去迎合別人,滿足別人的期待,認為自己會了就行。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商討一下關于舉手發言回答問題的好處,以及不回答問題又會怎樣?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
孩子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
1、性格內向
孩子性格內向,平時也不愛說話,別人問就說,不問從不主動和別人聊天談話。像這種在課堂上主動發言的事情,更是有些膽怯,害怕自己答錯了,老師和同學笑話。孩子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主要還是對個人的不自信,即使會的問題,也擔心站起來發言,心里緊張不小心回答錯誤。
2、不想舉手
有的孩子屬于高智商,老師問的問題其實都會了,但就是不想舉手,感覺自己反正都會了,舉手回答顯得比較高調,不如把機會讓給別人。這類孩子其實是不用父母太多操心的,如果孩子真的會,在碰到難題的時候,老師可能會主動提問孩子,孩子回答正確,證明確實聽懂了。
3、知識掌握不牢固
有的孩子也想舉手發言,但是對所回答的問題不是很確定,需要思考一會兒,才能跟上老師的思路,可是等自己想明白,這道題已經回答過了,失去了發言的機會。這就需要孩子課上課下多努力,提前預習第二天所學課程內容,緊跟老師的節奏,保持高度專注力,反應迅速,這樣舉手發言就很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