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養成和很多因素有關系,但是影響最大的還是父母和家庭。有的家長可能本身比較自卑,所以對于自己的孩子就會格外關注,怕自己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那么,父母自卑孩子也會自卑嗎?
父母自卑孩子也會自卑嗎
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有怎樣的父母,就會有怎樣的孩子,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給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所以父母中一人自卑,孩子就容易自卑嗎?容易,但孩子不一定會自卑。容易是因為有這個影響在,但孩子畢竟是獨立的個人,并不一定孩子就會和父母一樣,不然就不會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了。也有很多孩子和父母性格上完全不同的例子,這個完全看孩子個人的發展。
哪些孩子容易自卑
有三種孩子最容易出現自卑心理,分別為:
1.有生理缺陷的兒童:比如先天性殘疾的孩子,這道理大家都懂,出現缺陷后,自己就會感覺和其他人不一樣,沒法像正常孩子一樣學習生活,如果再被別的孩子看不起,就會出現自卑的心理。
除了這之外,有些孩子是正常的,但在生病時被媽媽說“怎么又生病了,好難養”之類的,也可能導致自卑心理。
2.被忽視的兒童:這些孩子沒有得到愛,從小就可有可無,那自己就會產生自己不重要的感覺,非常容易自卑。這些孩子長大后,有可能天天處于自卑中不能自拔,也有可能為了克服自卑變得極端,拼命的、不惜一切的獲得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比如地位、金錢,以此彌補幼年的不被人重視的創傷。按照樊登老師的說法就是這種人會說“你知道我都經歷過什么嗎?!”
3.受寵兒童,他們小時候,無需作出任何付出,就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任何東西,所以,他們不懂得如何和別人合作,也不會合作。等長大后,社會不會這么寵著他們時,他們獲得不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有產生自卑,并且強大的落差會讓他們認為“你們所有人都在針對我”的感覺。
孩子自卑了怎么辦
1、改變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備說話吞吞吐吐,走路畏縮等特點。從說話的音量、走路的姿勢入手,便可以改變他們的心態。對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應該特別注意教育他們改變自己的形象:穿著整潔大方的服裝,講話爽快,走路昂首闊步等等。
2、語言暗示法
積極的語言能夠使人產生積極的情緒,改變消極的心態,因而家長可以有意識的用“你聰明”,“你一定行”之類的語言為孩子打氣,或是在此基礎上,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天上學之前都念上幾遍,在語言暗示會后再滿懷信心的去上學。
3、預言勝利法
每當孩子遇到困難,不敢接受挑戰時,就要求他先在頭腦中想像完成任務時的勝利情景。這種白日夢式的預演勝利法,對于幫助孩子戰勝恐懼心理,愉快的接受富有挑戰性的人物,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4、發揮長處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短處和劣勢,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長,就連天才也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相反,一個人若能揚長避短,強化自己的長處,就是有殘疾的人也能充滿信心,享受成功的快樂。
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長處和優勢,并為他們提供發揮長處的機會和條件,這也是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關鍵。
5、儲蓄成功法
自信是成功的保證,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經驗之上的,科學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腦便有一種刻畫的痕跡。當人重新憶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時,又可以重新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時,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導他建立成功檔案,將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與進步都記錄下來,積少成多,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看看,經常重溫成功的心情,這樣能使他信心百倍的去克服困難。
6、洗刷陰影法
失敗的陰影是產生自卑的溫床,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與失敗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即時洗刷失敗的陰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
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家長幫助孩子將失敗作為學習的機遇,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從失敗中學習和汲取教訓,總結經驗。
二則是徹底遺忘,家長要幫助孩子有意將那些不愉快的、不痛快的事徹底忘記,或是用成功的經歷去抵消失敗的陰影。
7、逆向比較法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要認識自己就得拿別人來做比較。我們通常不提倡逆向比較,就是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但對于“羨人之長,羞己之短”的孩子來說,采用選擇別人的短處作為比較的對象,對于消除自卑心理,還是很有效果的。
8、降低追求法
一位哲人說過,追求越高,才能發揮的越充分。但對于后進的孩子來說,與其空談立志,不如讓他們適當降低追求,讓大的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做到一個學期,一個月,甚至是一個星期都有目標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