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不聽話的小孩子時,家長千萬不要再采取打罵或者指責的方式了,因為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反而還會加重他們這種行為,家長只有正確引導,才能讓孩子變得聽話懂事。
不聽話的小孩該怎么辦
1、自身先平復冷靜下來。家長首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對孩子拳腳相向,斥責打罵管用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請先讓自己情緒平復下來,可以深呼吸或是喝口水。要知道,孩子不講道理又情緒化,是正常的心理發展過程,制止和約束只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傷害。
2、找到原因。每個孩子不聽話的原因都是不一樣的,家長要找到不聽話 的原因所在,進而才能知道怎樣去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很多,希望受到父母的注意、精力太充沛所以導致孩子好動、不聽話等。所以家長要找到原因,然后再對癥下藥。
3、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雖然小,但已經有了自尊心。他也需要受到別人的尊重,而且尊重是互相的,尊重孩子,也要讓孩子學會去尊重別人。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自己的孩子,必須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往往適得其反,你越讓孩子做什么,他就會偏不這樣做,非得和你唱反調,不聽話,所以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要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在公共場所大聲訓斥孩子,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
4、溫柔而堅定的表達原則。等孩子情緒平復之后,家長要溫柔而堅定的表達出自己的原則,讓孩子知道有些行為是錯誤的,堅決不允許的。隨著家長的反復引導,孩子逐漸就會規避錯誤行為,并學會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
5、取消給孩子一些獎勵。當然,要管教孩子,不僅要靠鼓勵和溝通,還要有懲罰的手段。但這個意思不是打架和責罵,而是減少或取消獎勵兒童。研究證明,這種懲罰方式不僅不傷害兒童的自尊心,激起他們的強烈反抗,而且能有效地抑制他們的行為,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進行矯正。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沒有選擇權。隨著孩子不斷長大自我意識不斷提高,漸漸會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興趣等。而站在家長的角度,總希望孩子能夠成材,認為自己為孩子做的都是最好的,為孩子規劃好一切,要求孩子照著辦。阻止孩子自己的意愿去嘗試,從而令孩子產生挫折感,長期下來,孩子就會變得不聽話。
2、孩子的感受被忽略。有些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什么事都不懂。從來不給孩子發表意見。其實這會令孩子變得不聽話的,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重視,長遠下來會變得反叛的。
孩子不聽話可以打嗎
不是十分必要的情況不打孩子。不要認為孩子做的不對就應該受到懲罰,但是孩子在沒有犯嚴重錯誤的情況下,盡量還是不要打孩子。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吃飯不小心胳膊碰掉了碗,摔碎了,父母先不要急著去打孩子,他只是不小心,又不是故意去摔碎,孩子心里已經覺得自己錯了,家長還要再去教訓一下,孩子會覺得很傷心。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試著去聽孩子怎么說,了解孩子的想法,不用太過于苛刻,畢竟孩子只是小錯,沒有什么不可原諒的。在很多情況下,孩子內心里對于父母都是有敬畏之心的,家長對于犯錯的孩子,最有效的管教是通過講道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
比如,在懲罰孩子之前告訴他,這件事情他錯在哪,給孩子講清楚原因,下次該怎么做才可以避免,做錯了是要自己去承擔后果,然后再去懲罰孩子。這樣孩子在遇到,也可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