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期應該是家長最為頭疼的階段,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講道理他們還不聽,還常常會跟父母發生矛盾,這讓父母感到非常無奈,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正確處理。
孩子叛逆難管教怎么辦
1、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在叛逆期經常表現出對父母的抗拒,這時候家長要嘗試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他們的需要。家長不能以自己的意愿來要求孩子,而應該采取更加理智、平和的方式去引導和應對。盡量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為孩子提供一些幫助和支持,讓他們感受到家長的理解和尊重。
2、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開展良好的溝通方式,是家長應對孩子反叛行為的重要步驟。這要求家長要有整體的思路,來溝通自己的心聲和關切,讓孩子能夠理解父母的立場,也能知道這一行為舉措的理由。良好的溝通模式應該是平等的,尊重的,建立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共識基礎上的。
3、對孩子多點包容。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發生很大的改變,這個時候孩子容易暴躁,父母能做的就是給孩子多點包容。因為孩子不再想變成父母眼中的孩子,孩子渴望更多的自主。如果父母能夠對孩子多點包容,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就會融洽很多。
4、學會聆聽。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千萬不要給孩子嘮叨一些道理,與孩子最有效的溝通不是說教而是聆聽。即使孩子的想法很不成熟,父母也要學會傾聽。當孩子知道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被別人尊重的時候,會更愿意去與父母敞開心扉。
5、放下架子。很多家長喜歡動不動就端起父母的架子,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不去關心孩子是否愿意。應該給予孩子充足的尊重,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父母自作主張。
6、以身作則。父母作為孩子最親、最信任的人,應該以身作則,保持良好的習慣,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特別是在孩子面前,父母不要經常吵架,那樣可能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難以愈合的傷疤,要將愛和溫暖傳遞給孩子。
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
1、動輒打罵孩子。孩子犯了錯,直接打孩子,就是跳過了引導的步驟,所以孩子不理解,容易反抗,影響親子關系。
而親子教育的不當或缺失,則會直接在孩子的為人處世中體現,而往往說到這些孩子的所作所為,大家紛紛都會說:“熊孩子欠揍!”打罵式的教育,不僅僅效果不明顯,更多的時候,還會起到負面影響。
2、喋喋不休的說教孩子。經常被爸爸媽媽說教的孩子,當他覺得爸爸媽媽要說教自己時,即便還沒開始,他們就會找理由馬上跑開、撒謊等,以逃避說教。
經常說教孩子會讓孩子很反感,因為孩子會覺得你是在講大道理,說來說去就這一套,這就是聽感疲勞。孩子對父母的說教厭煩了,以后更多的就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說教不但起不了正面的影響,反而會讓孩子內心進一步抵觸父母。
孩子叛逆期幾歲開始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才會叛逆,其實這種想法是有偏差的。一般情況下,孩子在2歲開始有第一個叛逆期,等到了七歲以后會迎來第二個叛逆期,到了十歲以后才是我們家長通常認為的青春叛逆期,而很多家長可能會忽略這前兩個叛逆期。
孩子在叛逆期也會有幾個典型表現,比如,孩子很喜歡說不,不管這件事情是不是他愿意做的,他們總是在第一時間反抗;另外還會故意找茬,冷不丁的、沒有緣由的故意打你一下,父母常常會覺得孩子這樣做,非常沒有道理,但是又非常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