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越來越優秀,但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夠得到好的教育,所以就會有一些孩子養成了拖拉磨蹭的習慣,家長一定要注意引導,父母要培養孩子有計劃、有時間觀念的習慣。
7歲孩子拖拉磨蹭怎么辦
1、說到做到,一定要嚴格執行。總有些時候,我們雖然給孩子制定了計劃,但在施行起來的時候,孩子總會和父母“討價還價”。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嚴格執行制定的計劃。
比如:和孩子商量好完成作業才可以出去玩,當孩子總不堅持不下去時,可能會和父母“商量”可以不可以寫一段作業,玩一段時間?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嚴格執行自己制定的計劃,只有持之以恒,孩子才能慢慢形成習慣,做事有條有紊。
2、讓孩子知道時間的重要性。孩子還很小,對于時間沒有一個概念,不知道半個小時是多久,一個小時是多長。這個時候,父母在平常就要鍛煉孩子的時間觀念。
比如:孩子早上刷牙洗臉,和孩子約定好十分鐘洗漱完畢。這個時候父母要從孩子進入洗漱間開始計時,直到時間結束。慢慢的,孩子就可以感覺到十分鐘是多長時間,做任何事的時候就會具備時間的概念,提前有自己的計劃。
3、尊重孩子。父母在制定計劃要和孩子一起交流,讓孩子自己思考問題,并且讓孩子知道父母制定計劃的用心。這樣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我們在引導的時候,孩子也會積極思考,學會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有條不紊。
7歲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
第一、孩子的壓力比較大。正常情況下,當一個人處于強壓力下,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全身都會比較緊張,比如最近即將參加中考和高考的學生,就是如此。而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如果平時的學習中,感覺到壓力很大,當做去完成作業的時候,也是變得有點緊張。
特別是父母要求高的孩子,更加容易讓孩子產生壓力,在面對父母的責罵和高期望,容易造成孩子的挫敗感,引發一定的焦慮,從而只能有拖延的方式處理平時的作業或其它事情。
第二、孩子可能不夠自信。現在孩子學習任務比較繁重,學習難度也比較大,很多時候,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比較難,一旦在完成作業期間,碰到困難時,他們自己又搞不定,只好采用拖延的方式,在作業上磨磨蹭蹭,三心二意。
于是,會出現很多孩子心思就不在作業上,用手轉轉筆、隨手玩玩書本等,消磨時間。孩子通過這種方式來自我安慰,自己已經努力過了,但是不會做,也沒辦法,這是他們逃避內心對作業恐懼的一個辦法。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拖延壞習慣
1、從容易地點入手,讓孩子先做5分鐘。很多孩子拖延時能把家長氣得冒火,但是一旦進入狀態了,做的速度并不慢。我們成年人也經常會有這樣的體驗,一部電視劇從頭開始看,到了日子就等它更新,因為心里有一個“沒完成、要繼續追完”的念頭,這就是蔡格尼克效應在發揮作用。
所以,面對習慣拖延、遲遲無法“啟動”的孩子,先安排他們做一件簡單的、擅長的事情,只要先做5分鐘,關鍵在于立刻、馬上去做。
2、做一個“事不過三”待辦事項清單。當一件尚未處理完的事情被突然打斷,這件事情就會在我們的大腦后臺掛機,一直悄悄占用我們的精力、意志力,讓我們徒增壓力。
為很多孩子用過待辦事項,但卻沒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因為往往家長會幫孩子列得過多,導致孩子反而因為事情太多、看不到做完的希望而開始拖延。“事不過三”待辦事項清單,就很好地解決了蔡氏效應,又避免事項過多造成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