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孩子步入青春期之后,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個階段的他們,以至于讓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其實只要家長做到尊重、理解、多溝通,就可以幫助他們解決掉青春期遇到的各種問題,親子關系也會越來越親密。
家長如何應對青春期的孩子
1、理解在先。即使孩子的想法或行為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也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些理解和寬容。然后再耐心地告訴孩子自己對此事的看法,以及自己反對這樣做的原因。要杜絕簡單地否定,或以長輩的身份粗暴地壓制孩子的做法。
2、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青春期的孩子最渴望的是平等,所以父母要放下架子,與孩子建立平等的親子關系。孩子在這個時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看法和見解。當我們能理解他們內(nèi)心的想法時,就能找到和他們溝通交流的橋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注意觀察、了解孩子對事情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式是否得當,同時還應與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看法,讓孩子感受到你是他最信任、最值得依靠和傾訴的人。
3、轉變與孩子的溝通方式。處長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學業(yè)壓力越來越大的時候,學習就是他生活的主旋律,主基調(diào),這時候有些父母與孩子溝通時,三句話離不開學習,沒有其他閑聊的話題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暴躁、逆反。
所以必須轉變溝通方式,改變溝通的語言,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了解的過程就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價值觀。在溝通的過程中,孩子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往往就是他感受的來源。所以父母要轉變和孩子溝通的語氣和表情,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4、家庭民主、和諧。想要孩子在青春期不叛逆,就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寬松,溫暖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孩子在輕松中長大,而不是每天逼著孩子學習,各種抱怨和嘮叨充斥在日常環(huán)境里。
5、引導孩子宣泄不滿情緒。孩子對家長有不滿的情緒時,家長要引導孩子宣泄出這種不滿的聲音,找一些方法,或開玩笑式的認錯等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認真聽取孩子的內(nèi)心聲音,不斷與孩子交流溝通。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孩子自我發(fā)泄,只有讓情緒宣泄出去,孩子才能減少暴躁的可能。
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點
1、獨立性增強。青春期孩子認為自己已經(jīng)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獨立活動愿望很強烈,一方面想擺脫父母自己做主,另一方面必須依賴家庭,由于生活經(jīng)驗缺乏,因此對自尊的理解不恰當,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看待,就會厭煩,覺得傷害自尊心,產(chǎn)生反抗心理、對立情緒。
2、產(chǎn)生厭學心理。厭學是青春期孩子最普遍的心理障礙之一,具有厭學障礙的青少年,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學習的情感上的疏離,及行為上的消極令無數(shù)家長無所適從。
每個家里有厭學障礙的青少年的家長,都想幫助自己的孩子走出陰影,因為操之過急,或方法錯誤,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該怎么做
對于很多家長來說最煩的那就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因為這時候會讓家長迷失自我,也會不知道應該怎樣去正確引導,其實此刻就需要從心理上開始引導孩子了,就比如經(jīng)常去和孩子一起聊聊天,或者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去和孩子談話,這樣就能夠輕松的走入孩子的內(nèi)心。
應該讓孩子知道,青春期是每一個孩子必須要經(jīng)歷的一個時間,還應該讓孩子知道在學習的時候,只要能夠放下心中的一些雜念,還需要心平氣和的去迎接每一次的學習,每一次的上課時間,這樣就能夠讓孩子快速的走過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