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之后,都會進入一段時間的叛逆期,但由于每個孩子的性格、受到的教育和環境不同,所以在叛逆期期間所表現的形式也都不一樣,但是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會有什么表現
1、對父母的不信任和指責。在叛逆期的孩子,往往會對父母的決定不信任,他們認為自己可以獨立思考,需要自己去嘗試和決策。同時,他們也會對父母的決策指責和挑剔,對于父母給他的支持,孩子常常會擺脫。
2、與社交網絡的關系。在叛逆期,孩子會試圖探索新的社交網絡,尋找自己的朋友,從而擺脫家長的束縛。他們可能會選擇和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經歷、背景的人交往,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尋找自我認同感。
3、有對抗意識。因為孩子聽了很多的道理和知識,天天面對父母和老師日復一日同樣教育方式,孩子開始厭煩,開始對這樣的教育和方式有一種對抗性。
所以孩子會用一個消極的方式來對待,甚至會公開叫板,與父母老師對著干,就會出現所謂的。這個階段的孩子,感覺自己長大了,不想被家長當小孩子看,覺得自己可以和大人抗衡了。
4、會有一個新思想。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對自己的外表有一定的要求了,開始會打扮自己,會對一些好看的東西有吸引,對一些事物有自己的一個審美的判定標準了。開始慢慢地注意自己的一個形象,外觀了。
5、非常霸道。他們仿佛是一方的霸王,對物品的占有欲非常強,如果有小朋友過來,想要玩他的玩具,他會非常拒絕,甚至還會和他們大打出手,一點兒都不懂得分享。
即使這個玩具,在平時他已經不玩了。如果有小朋友過來拿他的玩具,他也會非常不開心。
6、以自我為中心。叛逆期的孩子會表現出強烈的自尊心,甚至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不允許別人,尤其是父母,與自己的想法不同,對父母的勸告和建議總覺得是一種嘮叨、啰嗦,回家后對父母的提問、交流總是愛答不理,或者應付了事。
孩子進入叛逆期的原因
1、身體和荷爾蒙的變化。在青春期,孩子的身體和荷爾蒙會發生劇烈變化,導致孩子情緒波動大、易怒、焦慮等。高昂的情緒和艱難的經歷會導致孩子想獨立、撇開父母,這也是導致叛逆期發生的原因之一。
2、自我認同感的形成。青春期是一個身份認同的階段,孩子會逐漸意識到自己有獨立的想法、觀點和人格。這種自我認同感的形成,也是孩子與家庭、社會分離的一個標志。
孩子開始想要擺脫父母對他們個性化思考的影響,獨立思考,并與大眾脫離聯系,去探索個人獨立的標志性特征。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么辦
很多孩子其實是很乖的,不輕易發泄自己的情緒,有的是害怕父母擔心,有的則是害怕父母責罵,不論哪種,若是長期積壓不良情緒,只會讓孩子走向兩種極端。第一種情緒壓抑引發心理問題,第二種肆意釋放情緒,更加叛逆。
很顯然,不論哪種極端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學會如何發泄自己的情緒和不滿,比如向爸爸媽媽傾訴,我們家長就需要認真傾聽,看見孩子的真實訴求,接納孩子的不滿情緒,千萬不要一味指責,否則孩子只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比如多多參與親子活動,戶外活動,通過互動打開心扉。孩子的逆反心重,需要我們“順毛”,而不是跟著孩子對著做,這樣只會形成劍拔弩張的氛圍,適當示弱向后退一步,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