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擁有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所以在面對父母的管教時,就顯得非常叛逆不聽話,但由于他們的是非觀還不夠完善,所以不管對錯,都只堅持自己的想法,無論家長怎么勸告,都起不到任何效果。
孩子不聽勸告怎么辦
1、理解孩子,換位思考。每個孩子的行為背后都是有一定原因的,當孩子犯錯或出現問題時,可以讓先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孩子,然后告訴孩子面對這樣問題的時候,可以采取什么做法。
2、給孩子做正確的示范。很多聰明的父母在發現孩子的行為出現問題時,往往會采用自己的行為來暗示孩子,孩子在看到父母的示范后,會明白自己哪里出了問題,并且模仿父母改正自己的行為。父母這樣做,不僅起到了糾正孩子的目的,還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3、多和孩子溝通。其實孩子并不是不明是非,在大是大非面前孩子還是很會站隊的。如果是無傷大雅的事情的話,父母可以多寬容一些孩子但是傷及原則就不可以了。
父母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多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在孩子的性格還沒有發育好的時候,如果發現不對的苗頭要及時幫孩子改正。多和孩子交流,才能夠更多更快的找到孩子性格發育中的缺點。
4、說孩子能聽懂的話。許多家長對孩子說話總是不加思考,看到什么不如意就對孩子發號施令,說話的時候也是隨心所欲張口就來。當家長一遍遍地說,看到孩子當耳旁風的時候只知道動怒發火,從來就不知道反思自己說的話孩子能否理解,往往就會出現對牛彈琴的局面。
要知道孩子剛生下來只是白紙一張,孩子對周圍世界的了解、認知,只能從家長的言談舉止中慢慢學習;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認知、理解能力需要家長耐心地引導,和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提高,所以家長帶孩子不僅要有耐心,更需要有專業的育兒知識。家長只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個階段充分了解,才能對因材施教。
孩子不聽勸告的原因
第一種原因,也許是你講的道理太深,孩子聽不懂。父母講道理時,沒有考慮孩子的實際接受能力,而把孩子當“小大人”,講的道理過于深奧,孩子往往聽不懂。
第二種原因,不排除是因為你 “老調重彈”,孩子嫌煩。孩子的行為容易出現反復,家長也往往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地跟他講同樣的道理。但是由于不注意變換方式,每次講的都是一個調,難怪好動、好新鮮的孩子轉頭就不聽了。
第三種原因,也許是道理與事不對號,孩子聽不進去。父母教育孩子常常苦口婆心,往往一件小事要講一大堆道理。要知道,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很短的。道理講得太多,沒有突出重點,對孩子來說,只覺得父母講的道理不著邊際,與自己無關,就干脆不聽了。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家長該如何管教
轉移孩子注意力。孩子都會有不聽話時候,喜歡和家長對著干。如果孩子不聽話,家長一定要耐心教育孩子。如果溝通半天也沒效果,要做些別的事情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過一會兒再來教育孩子,效果會更好。
溝通是最好的方式。家長要放下身份,跟孩子做好朋友,以朋友的身份來聊天,融洽的交流,這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從不同的角色分析,能比較快速地找到原因,必要的是做家長的要做出合適的限度的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