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任性、不聽話的種種行為,家長們有時難免會情緒失控,因此打罵孩子,家長的這種做法導致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減少,甚至是和父母疏遠。那么,生氣打完孩子怎么跟孩子溝通?
生氣打完孩子怎么跟孩子溝通
1、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沒有孩子喜歡被打,而挨打的孩子,他們的心里其實也是很委屈的,甚至是不安的。
在他們看來,爸媽打自己都是在生氣的情況下,而爸媽生氣的狀態會讓他們內心很害怕,害怕爸爸媽媽不再愛自己,孩子的內心構建的安全感也會出現出現破裂,這樣的“擔心”會讓他們的精神更加處于崩潰狀態,自然哭鬧就不會停止。
而爸媽如果在打完孩子后,能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哪怕只是輕輕的抱抱孩子,這樣的行為也會讓孩子知道其實你還是愛著他,這就會給孩子極大的安慰,他們的情緒也能盡快平靜下來,停止哭鬧。這可比把孩子丟在一邊,任其自生自滅的好。
2、給孩子講明打他的理由。做一件事情,總得需要理由,爸媽自然不會是無緣無故的打孩子,肯定是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出現了錯誤。如果爸媽在第一步孩子還在哭的時候,告知孩子挨打的理由,孩子是根本聽不下去的。所以,爸媽必須在孩子心緒平穩的時候再給孩子講明被打緣由。
3、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孩子意識到錯誤,只是爸爸媽媽的打孩子起到的初級效果,而真正的教育目的是要讓孩子知道該怎樣做。在告訴孩子的錯誤之處后,爸媽一定要告知孩子,正確的做法是什么,提醒孩子下次再出現相同情況,一定不要再有錯誤的做法。
因為孩子的心智還不足以知道怎樣的做法是正確的,也不知道該如何做出正確的應對措施,這就需要爸爸媽媽給予及時的適當的引導。
生氣打完孩子不管不問會造成哪些影響呢
1、疏遠家長。一部分孩子在經常性的受到父母的打罵之后,會自主性的疏遠自己的家長,從而有什么心事和想法,也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分享,長此以往,親子關系也會出現一系列的隔閡。
2、變得孤僻。經常遭受父母批評、打罵的孩子,性格上會存在缺失,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情況,其中,就會出現性格孤僻、不愛社交的特點,而這種情況,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弊無利。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
1.少嘮叨少批評。父母總嘮叨孩子,第一次管用第二次有點用,第三第四次就沒用了,因為在孩子心里,父母的話語力量隨著頻次的增加削弱了。批評同理,父母自己沒有做到的,拿來批評孩子,又怎么會有足夠的說服力呢。
2.不隨意打斷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用適當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粗暴地打斷孩子,一味地說教批評,孩子很可能還沉浸在剛剛做的事情中,又怎么會認真聽父母的話呢。給孩子空間和時間,等孩子停下手里的事情,再溝通教育,效果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