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如山,不少爸爸總是不善言辭,親子之間缺乏交流,導致孩子和爸爸親近不起來,甚至是排斥爸爸,怎么做才能改善親子之間的關系呢?
女兒排斥爸爸該怎么辦
1、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詆毀爸爸。帶了一天孩子難免會心煩,這時候丈夫做錯一點事就會是你發泄的出口,但不要忘了孩子是非常聰明、敏感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大多數孩子都會偏向媽媽,如果媽媽總是挑剔、嫌棄爸爸,孩子在內心里也會慢慢疏遠爸爸。父母和諧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才能成就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2、讓爸爸加入家庭勞動中,讓孩子明白爸爸的重要性。有些爸爸一下班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讓孩子覺得家里有沒有爸爸都一樣。其實媽媽可以讓爸爸做一些家務,然后告訴孩子:“你看爸爸好厲害啊。
不僅在外面給我們掙錢,回家還會給我們收拾屋子!”孩子就會意識到爸爸的重要性,更容易靠近爸爸,并且也會以爸爸為榜樣,成為一個有責任的人。
3、讓爸爸戒掉一些不良習慣,并且抽時間多陪孩子。有些爸爸的小毛病是孩子不喜歡的,比如愛抽煙、不愛洗澡、不愛刮胡子等。這個時候媽媽可以經常提醒爸爸,在孩子面前要注重自己的儀容。
孩子是磨人的小妖精,爸爸帶孩子難免會不耐煩或者很兇。要告訴爸爸多些耐心、多些陪伴,孩子跟你撒嬌跟你發脾氣其實都是需要你的表現。
女兒排斥爸爸的原因
1、爸爸不善于表達情感。自古以來,中國的家長總是扮演著“嚴父慈母”的角色,在孩子面前,爸爸更有威嚴,媽媽帶來的更多是關懷,這也導致孩子會有一些懼怕爸爸,更加偏愛媽媽。
再加上很多爸爸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從來沒有對孩子說過“我愛你”之類的話,就會讓自己跟孩子之間產生距離感。所以要想跟孩子關系更加親密,爸爸一定要學會表達與溝通,讓孩子體會到來自爸爸的愛意,距離就會慢慢拉近了。
2、父愛缺失,與孩子關系遠。很多夫妻有了孩子以后,媽媽就辭去了工作,一心在家帶娃,而掙錢養家的重任就落在了爸爸身上。媽媽與孩子朝夕相處,娃自然就對媽媽表現的更加親密。
但是爸爸只有下班時間才能陪孩子,而且有的爸爸回家以后身體比較勞累,沒有精力再陪孩子玩耍,當孩子屢次邀請都遭到拒絕時,以后就不會再要求爸爸陪他了。另外,如果爸爸偶爾再加班出差,孩子可能好幾天都見不到他一面,缺少了實際的陪伴,孩子跟爸爸的關系就會變的相對疏遠。
3、媽媽習慣貶低爸爸。有些媽媽比較喜歡抱怨,當爸爸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時,媽媽就會一直說個不停,即使是當著孩子的面也是這樣。時間久了,孩子內心就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覺得爸爸好像真的不喜歡自己,所以他也會對爸爸產生排斥心理,出現了只親近媽媽不親近爸爸的情況。
因此,作為媽媽要平衡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告訴孩子,爸爸只是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關愛而已,只有爸爸在外努力打拼,才能給他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
女兒排斥爸爸,不愿意和爸爸親近,長大后會變成什么樣子
一、性格有缺陷。媽媽和爸爸身上各有其明顯的性格特征,媽媽是細心、溫柔、耐心,爸爸則是自信、果敢、熱情開朗,如果缺乏父愛,孩子會更傾向于多愁善感、內向的性格。
有充足父愛的女孩,相對來講會更加開朗積極,喜歡和人打交道,善于交際,不管是同性還是異性都會表現的落落大方,自信心強,樂于探索,敢于嘗試新鮮事物。
二、缺乏安全感。三歲之前,孩子的安全感主要來自于媽媽;三歲之后,爸爸的角色對培養孩子安全感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和爸爸親近的女孩,往往易缺乏安全感,表現為情緒較為敏感多變,渴望被愛、患得患失等。
缺乏安全感的女孩,在長大后遇到渣男的幾率會更大。因為只要別人對她稍加示好,她就會感受到溫暖,死心塌地的愛上對方,就算一而再的受到傷害也不會離開,很難順利收獲幸福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