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家長不能強加自己的想法給孩子,如果發現了一些問題,家長以平等交流的態度,多問問跟孩子主觀感受有關的問題。
無欲無求的孩子該怎么引導
首先,要放平心態。
家長要深刻認識到自己過多參與和干涉,會扼殺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變得對各種事項都習慣于置身事外。
孩子是正在成長的小樹,各有特點和成長過程,不必跟“別人家的孩子”對比,沒有任何標準可以評估一個孩子的潛力,不要過早定下標簽,或者套上模具枷鎖。
孩子最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贊賞,這是他們發展自我內驅力的燃料。接受這個獨特的個體,眼睛多放在他獨特而又有魅力的優勢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可取,請家長放低自己的期望,孩子的未來更多由他們自己來掌握。
其次,放慢步伐
家長太心急,想一天養出好孩子,這是不可能的。教育,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對于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12歲以內的孩子,他們沒有那么多閱歷和經驗積累,不可能像個成年人一樣事事都處理得井井有條。經常聽到有家長訓斥孩子,“這么簡單的問題,你怎么就不會呢!”其實,你覺得“很簡單”的這個認知,大多是基于成人的數十年經驗和較完整的知識體系來評估的。
試回想自己小時候,在知識體系尚未建立,一知半解懵懂開竅的階段,是不是也有很多不明白,繞不過來的彎。所以,請家長放緩期待,耐心些,靜等花開。
孩子沒有欲望怎么辦
孩子沒欲望主要源于沒有耐心。很多家長在孩子做事時,總是習慣性的呼喚他們,吩咐各種任務或是閑談。雖然這是一種關愛行為,但是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結束額外任務后,孩子很難再次集中。頻繁如此,他們的專注力會逐漸下降。
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家長都要創造安靜的氛圍,娛樂玩耍時也不要頻繁打擾;監督寫作業時可以戴上耳機,或是靜靜地看書。長期在安靜的氛圍中做事,他們也會耐心完成目標。
為什么孩子無欲無求可怕
因為一個孩子無欲無求的表現往往是因為他們壓制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很可能是因為缺乏動力,沒有明確的目標和生活意義感,這將可能導致孩子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出現心理問題,例如焦慮、抑郁等等。
鼓勵孩子積極地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目標可以使他們更容易找到生活中的意義,從而幫助他們發展出積極的態度和強烈的自我意識。
我們需要為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勵,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幫助他們探索生命的意義,為未來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低欲望孩子該怎么教
1、遵從孩子的興趣愛好
嚴格意義來說,有些孩子就是討厭那些需要拋頭露面的工作,就是討厭那種需要某種技能和性格能力的工作,所以這些工作在他們眼里,無論父母怎么勸導,自己都是不會去的,而這些工作,正好又是常見的。
所以,父母才會覺得孩子不不上進。
其實,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興趣愛好,從他們的興趣愛好上進行引導,比如,既然孩子喜歡玩游戲的話,那父母為什么不鼓勵孩子去進行游戲直播等可以靠打游戲賺錢的職業呢?
2、不要對孩子過分施壓
父母在激勵孩子上進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未來的職業壓力,或者學習生活壓力,孩子被自己勸導后有上進心是好事。
但是如果孩子被父母帶來的壓力給困擾,給嚴重影響的話,那么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很容易就會失去一種健康的上進心,會變得焦慮,急躁,甚至走極端。何謂健康的上進心,實際上就是爭其不爭。
3、依照孩子兒時的夢想作為激勵點
其實,無論表現再怎么樣的孩子,內心其實都有著一股強大的動力,只是看自己會不會被激發出來而已。任何孩子在生命的幼年時期,都會滿懷夢想,想去做很多事情,但是到了長大以后發現了世界的現實骨感才逐漸喪失了斗志。
而父母,這個時候就應該想起這些夢想,拿這些夢想去激勵孩子,要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