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紀律性的孩子怎么引導?父母應該與孩子班上老師溝通,了解清楚孩子不愛遵守紀律表現在哪些方面。弄清孩子不遵守紀律的原因,切記不可不分青紅皂白,對孩子一頓揍打。
沒有紀律性的孩子怎么引導
1、從興趣入手培養規則意識
對于孩子來說,興趣的作用是無窮的,孩子在面對感興趣的事時,他能很快進入自動學習的模式,并高效主動地接收相應的規則信息。
家長可以通過發展孩子興趣的方式,幫助孩子體驗遵守紀律的快感。如果孩子有好的表現,我們就要多予以支持和鼓勵;若孩子有不好的表現,就要積極引導孩子去改正。
2、讓遵守規則成為習慣
孩子之所以沒有紀律意識是因為他缺乏生活經驗和社會經歷,其言行舉止才會顯得新奇又隨意。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小事,引導孩子學會承擔責任,逐步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3、知曉變通,執行規則更有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應有過分的局限,要讓孩子知曉變通。我們在開始教導孩子堅持原則的同時,還要幫他理解與把握規則與變通的界限,特殊情況可以協調,但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
同時,家長也要確保自己在申明規則的時候,孩子是真正聽進去了。如果他們分心走神,關注點在別的事情上,那么到了學習及做事的時候,自然想不起來規則是什么,還會讓家長誤會他們是故意不遵守約定,調皮搗蛋。
孩子沒有紀律性的原因
1、想獲得父母,老師的關注
其實很大一部分孩子不遵守紀律原因就屬于這類型,孩子如果在家里常被父母忽略,情感上缺失愛,在學??赡鼙憩F得“搗蛋”,以此引起老師家長不滿。這時,家長老師應該細心觀察,給孩子足夠關注和愛,最終正確引導孩子回歸正軌。
2、學習興趣不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一種動力,兒童對所學學科感興趣,上課就遵守紀律,不感興趣的
學科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學習精力分配的不平衡,導致兒童學習興趣下降。
3、自我控制能力差
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部分,而自我控
制是解決“如何改進自己行為”的問題,但小學兒童的自我意識發展不均衡,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兒童自我控制能力差,從某方面來說還要依附于老師或父母的監督才可以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