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看到兒子吃苦就心疼,恨不得把他含在嘴里,捧在手心。久而久之,孩子成了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一點風雨,那么,讓孩子吃苦的辦法有哪些?
讓孩子吃苦的辦法有哪些
1、自立
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志,減少對他人的依賴。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在家里,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心理上要獨立。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礎。
2、設置生活挫折和障礙
在生活中,設置一些挫折,讓孩子去面對。要孩子完成適當的家務,如打掃衛生,洗碗,清理房間等,可以物質和精神獎勵,以調動積極性。也可以要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如賣報紙 農村生活體驗,夏令營,與農村孩子交朋友等形式的活動。
家長可以付費的形式來要孩子完成家務等,西方的孩子在十歲后就在家里或到外面打工,鍛煉自己,接觸社會,培養吃苦精神。
3、要培養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
不能事事安排好,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遇到問題盡量讓孩子獨立解決,家長在旁邊給出建議,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敢于擔當的責任感,自己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的認識。
苦式教育”主要有哪三種形式
1、鍛煉之苦
孩子們從小就開始接受各種鍛煉,交朋友的能力,為人處世的方法,怎么和老師相處,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在鍛煉孩子。
這些辛苦不斷提升著孩子對生活的認識,提高著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越來越優秀,越來越能夠適應這個社會。
2、學習之苦
學習的辛苦每個孩子都深有體會,小升初、中高考、考研、考公等等,人生的每一步,每一個重要的決定都離不開學習,學習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但收效緩慢的活動,想要看到成果,需要一點一滴的努力。
學習的過程中自然離不開困難,孩子們學習,備戰中高考,都經歷過很多辛苦和不容易,學習之苦是孩子們躲不過去的辛苦,但也恰恰是這份苦,讓孩子們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增進了孩子們接受新知識、新思想的速度。
3、獨立之苦
每個人長大都要逐步走向獨立,從小時候搬離爸爸媽媽的房間,到長大后開始住宿,孩子們剛開始跟父母分開,都會有各種各樣不適應的情況;
上大學,工作離鄉打拼,這都是孩子們步步走向獨立的過程,獨立之苦,對孩子和父母都是考驗。孩子學會獨立自主的生活,父母學會放手支持孩子的生活方式。
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對孩子自我意識的尊重和培養,多花時間給孩子,相信孩子能夠承受住生活中的艱辛,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