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不同的孩子會有著不同的態度,有的孩子會知難而進而有的孩子卻會知難而退。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孩子在遇到挫敗后會采用消極的方法來逃避挫折。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挫折能力呢?
如何培養孩子的挫折能力
1、幫助孩子正確理解挫折
家長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的關鍵,是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和理解“挫折”。因為孩子年紀尚小,缺乏對抽象思維的理解,對于“挫折”一詞缺乏清晰全面的認識,所以家長可以從具體現象入手,可以讓孩子更直觀地感受到挫折是什么。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不必急于去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是讓孩子先直面挫折,認識挫折,再想辦法應對挫折,有過這樣的體驗之后,孩子就能更清楚地認識挫折了。
2、教會孩子正確認識失敗
遇到挫折的時候,失敗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因為害怕失敗,或是覺得自己不行,所以就停滯不前,不敢進行新的嘗試。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正確認識失敗。
我們有時候做某件事沒有成功,并不一定都是因為我們不如別人,也可能是需求不相符,所以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就失去信心,否定自己,重點是要從失敗中汲取教訓,找到原因,以期下一次的成功。
3、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如果孩子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比如只看到自己的優點而忽略了自己的缺點,由此可能對自己產生不合理的期待,那他可能就無法接受失敗,不能正確認識失敗,久而久之,也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降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他失去自信的。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所以就算在某一方面沒有做好也沒關系的,其實是很正常的。當孩子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自然也就能更從容地面對失敗了。
怎么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對兒童行為的形成和改變有顯著的影響。給孩子樹立不畏困難、戰勝挫折的榜樣,不僅有助于增強兒童勇敢面對挫折的信心,還可以向兒童揭示只有在挫折中不斷進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正確適當的引導同樣尤為重要。只要成人正確成功地加以引導和肯定,無疑是給了孩子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因為幼兒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因而應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為他們樹立正確的榜樣,利用榜樣的力量,增強幼兒的抗挫折能力。
要想減少孩子遭遇挫折的次數,就要增強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如掌握與年齡相符的知識技能,比如大班的孩子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會穿衣、系鞋帶、疊被整理玩具等。
如果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會做,他就會在集體活動中落后于別人,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失去自信,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不會做,反正我是落后的。
總而言之,真正的家庭挫折教育,不是讓孩子對挫折產生“麻木感”,不把挫折當回事兒,而是讓孩子能夠直面挫折,不懼怕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