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出現叛逆心理是初中生心理特點中的正常行為,孩子到了初中以后,隨著孩子身體的逐漸成熟和理性思維的不斷發展,孩子很多方面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判斷,但由于孩子的心智還不夠完全成熟,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認知水平也不夠高。容易出現厭學、逃學、離家出走等行為,甚至走上歧途。那么,初中叛逆期的孩子表現有哪些?
初中叛逆期的孩子表現
1、對教師教學和行為的極端評價
由于對校內部分教師的反對和抵制,因此教師所教授的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學習有所下降。有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差,不從自己身上找理由,老是挑剔老師,與老師對立,煽動學生的對立情緒,不僅不學習,還與老師形成敵意。這也是青春期學生比較普遍的現象。
2、對成年人和父母的抵抗力增加
青春期的孩子在生活中不愿被父母過多的關心或干預,甚至產生無聊的情緒;判斷一些事情的是非,不愿意聽父母的意見,有強烈的表達自己意見的欲望;對一些傳統的、權威的異端結論,常常提出激進的批評。
3、增強對異性的盲目信任和親密感
青少年學生由于身體發育不斷成熟,有與異性交流的愿望。比如喜歡接近異性,要了解性知識,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甚至出現朦朧的愛情觀念等。然而,由于學校、家長和輿論的制約和局限,他們在情感和性認知上都處于一種矛盾的壓抑狀態,既急切又不好意思表現出來。
初中孩子叛逆家長應該怎么辦
1、遇到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可以采用循循善誘的方式,溫柔的開導,給孩子做了好的榜樣,引導孩子走向正軌 。
2、父母在家要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比如一起運動,一起聊天,一起旅行,一起閱讀,從而培養共同話題,這樣大家才會有共同語言。正是有了這種關系父母才可能和孩子有正常的溝通交流,才能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并根據初中生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引導教育孩子,使他平穩渡過這一“危險"期,并正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正確認識到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不是其它。
3、加強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力。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和學習上要學會換位思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每個人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或是同學,生活在這個社會里都不容易,壓力都很大,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理解萬歲。
初中叛逆期的孩子表現,初中的孩子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家長們需要掌握此時孩子的心理特點,多關心愛護和鼓勵孩子,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才能引導孩子順利的度過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