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孩子的玩耍方式和溝通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記得我們之前都是在戶外跳皮筋,打沙包,而現在的孩子都是鉆在家里打游戲,上網,看電視,有的甚至連家門都不出。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遠離手機、電腦,直接拔網線,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那么,不讓孩子玩游戲的后果?
不讓孩子玩游戲的后果
1.父母越禁止,反而刺激孩子的欲望,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禁果效應”,意思是越是被禁止的東西,孩子就越想要。手機也是如此,這與孩子的叛逆心理有關,原來年幼的孩子對很多東西都是保持新鮮的好奇心,一旦被禁止,孩子就會嘗試尋找其他接觸的機會。
2.孩子情緒突然失控,有的家長會把孩子手機里的游戲全部刪除,從而切斷孩子玩游戲的機會。當所有的游戲都沒有玩完時,一個仍然情緒高漲的孩子往往會失去控制。外向的人可能會扔東西,而內向的人可能會悶悶不樂,這不是父母想要的。
3.孩子和家長玩貓捉老鼠,在智能手機之前的時代,喜歡玩電子游戲的孩子經常去網吧。父母會去網吧抓孩子,孩子會盡量找更多的私人網吧,以免被父母抓到。現在,雖然孩子去網吧的概率變小了,但類似的行為還是會出現,孩子為了滿足網癮,可能會和其他孩子借手機玩,更有可能帶走學生手機,這種麻煩事后養成習慣,后果不堪設想。
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1.跟孩子固定時間,如果孩子超過了規定的時間,那么家長就需要狠下心,強行關閉電腦或者拉動開關,并且一定要告訴孩子這樣很容易讓電腦損壞,如果你以后不想玩電腦,那就一定要準時。
2.告訴孩子手頭的任務,大多數沉迷于游戲的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他們認為學習枯燥乏味,但玩游戲卻讓他們很開心,所以孩子們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玩游戲上。因此,家長需要告訴孩子自己的任務是什么,玩游戲只是休閑,真正的任務是學習,為以后的生活打基礎。
3.讓孩子知道沉迷游戲的壞處,孩子喜歡玩游戲,因為他們可以在游戲中肆無忌憚地發泄自己,也可以在比賽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但他們不知道沉迷于游戲的危害。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了解游戲成癮的壞處,對身體和未來的影響,讓孩子思考是否應該繼續沉迷于游戲。
不讓孩子玩游戲的后果,當孩子被迫減少玩耍時間,甚至禁止他們玩耍時,他們很容易反抗。 本來打游戲的心情可能沒那么強烈,但現在一旦出現壓力反應,就算偷父母的身份證,也要驗證真實姓名才能偷偷打游戲,讓父母防不勝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