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是不是也遇到同樣的情況,隱約覺得自己的孩子有事?但不管怎么問,孩子都不告訴父母,剩下父母擔心,那么,為什么孩子有事不敢和家長說?
為什么孩子有事不敢和家長說
1、表達不被重視和尊重
親子溝通的類型會影響親子溝通的效果,良好的溝通需要建立在彼此之間基本的信任感之上。
如果孩子在父母那里,得到的更多是負面反饋,比如細說、挖苦、責備,甚至打罵,孩子會想,“父母會罵我,我怕”“告訴父母,他們只會覺得是我的問題”“他們不會理解我”,當孩子不再信任他們的父母,或認為父母不信任自己時,他們會轉向與同學分享他們的生活。
2、青春期兒童獨特的心理狀態
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如果孩子處于青春期,他們會渴望父母把他們當成人對待,讓他們自己做決定,擺脫小時候束縛的枷鎖。此時,孩子的自尊心和隱私感很強,不想讓父母知道一切。
3、其他可能的原因
當孩子們面臨學校欺凌、社會不良人員等壓力時,他們害怕告訴父母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好的影響。溝通時機不當,當孩子心情不好,不想說話,或不知道如何表達時。
怎么鼓勵孩子說話
1、積極鼓勵孩子表達想法,并尊重孩子
仔細聆聽孩子,是給孩子最大的尊重,也是最大的愛。讓你的孩子知道你在聽,當您的孩子與您交談時,請停止您正在做的事情并傾聽。觀察您的孩子發送的非語言和語言信息,并以鼓勵的方式積極回應:“寶貝,你現在看起來很開心?!?/p>
“我想聽聽你對這件事的看法?!?“今天在學校怎么樣?”您的孩子可以感覺到您樂于接受并期望與他溝通,并且有興趣繼續對話。
2、當你面對的是青春期的孩子
打交道時青少年尤其需要平等意識,希望父母尊重他們的聲音,而父母則希望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除了要傾聽孩子的意見,還需要有同理心。
3、其他情況的解決方案
如果孩子受到脅迫,父母需要保持冷靜和關懷,向孩子傳達“爸爸媽媽可以保護自己,他們可以保護你”這樣一個強有力的姿態。
一方面,您可以直接向您的孩子表達您的擔憂。另一方面,你可以講別人的故事,談談他們的父母應該如何處理問題。讓孩子相信父母有能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而減少對父母的隱瞞。
為什么孩子有事不敢和家長說,孩子不敢說實話,不愿意告訴父母真相,或許只是出于本能的逃避和恐懼。父母的愛、欣賞、信任和鼓勵,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料。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才,但是請給他們一些成長的空間,相信他們的內在潛力,不要抱得太緊,讓孩子喘不過氣來,與你們的距離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