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懶惰惹惱了父母,但孩子懶惰的形成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關系。客觀地說,家長的過度放縱是導致學生懶惰的因素之一。
孩子懶惰該怎么培養
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怕孩子做不好事情,對家務及孩子應該承擔的事物大包大攬,除了會導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之外,還會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興趣,而且會對別人為自己做事習以為常,有些父母本身就存在這樣的思想:“你只要好好學習就好了,別的什么都不用管”。孩子甚至可能在內心貶低工作,拒絕做任何事情,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都做得不好。
父母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懶惰行為是孩子懶惰習慣形成的另一個原因。有大人在屋里走來走去,命令別人為他們做他們能做的;有些成年人在從事體力或腦力工作時會抱怨或半途而廢,等等。孩子們親眼看到這些后就會模仿,這也養成了偷懶的心理和習慣。
1.給孩子一個目標,讓他保持忙碌
研究表明,忙碌的人比懶惰的人更快樂,但與漫無目的的忙碌相關的內疚感扼殺了這種快樂。所以家長要注意讓孩子忙碌起來,先給孩子一個建設性的目標。孩子雖然懶惰,但只要有理由,他們就愿意忙碌。
2.激發孩子的興趣
當孩子對他們正在做的事情不感興趣時,他們就會變得懶惰。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強烈的興趣,他們就沒有動力,很容易被人偷偷看。此時,父母會從各個方面激發孩子的興趣,讓事情盡可能的豐富有趣,孩子一旦有了興趣,事情就會更容易完成
3.培養孩子的成就動機
教育學中有一個原則,就是讓孩子把桃子摘得夠多,為孩子設定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通過小步走的原則,讓孩子慢慢進步,每個達到一個目標,給孩子一個小小的獎勵,就像在游戲中一樣,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
孩子懶惰該怎么培養,作為家長,不應該整天忙著玩手機,不陪孩子。尤其是低年級孩子的學習更是需要大人耐心陪伴、引導和鼓勵。如今,手機的誘惑力如此之大,一兩歲的孩子可以拿著手機,不哭不鬧。如果大人一味玩手機,孩子自然也會迷戀手機,不愛學習,因為大人是孩子的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