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包辦”的父母。他們非常關心自己的孩子,害怕孩子受到傷害。然而,這些父母其實是好心辦錯事,往往幫這幫那,孩子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會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獨立習慣。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
1、讓孩子自己解決
首先,父母應該反思自己。許多父母在生活中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然而,這種做法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剝奪了孩子們動手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依賴父母,失去適應環境的能力。
一旦孩子想到獨立做事,孩子還是會想到父母。因此,父母應該在生活中給孩子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做自己能做的,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2、讓孩子有機會表達他意愿
許多父母習慣于為孩子做所有決定,很少征求他們的意見。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家長要注意隨時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給他獨立思考的機會。
比如,你帶孩子去商場買衣服的時候,問他喜歡什么款式。帶你的孩子去市場,問他想吃什么,帶他去一次家庭旅行,問他想準備什么等。
3、給您的孩子冒險的機會
孩子不能時時在保護的懷里,要讓孩子像初生的鳥兒一樣學會飛翔。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來參與一些有風險的活動有助于他們培養勇氣。
例如,室內攀巖既有趣又安全,但也會讓他們走出舒適區。讓他們嘗到危險的滋味,不僅使他們勇敢,而且也會變得好奇、自信和自力。
4、告訴孩子你的故事
其實,處于孩子成長階段的父母是一個非常“標桿”的人物,因為父母會給孩子很多知識,孩子也想當然地認為父母很厲害。與您的孩子談談您如何處理困難的情況,并告訴他如何以積極的方式處理它。
即使這對您來說很困難!如果孩子看到父母面對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他們就會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困難,因為父母是他們最好的榜樣!
5、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
其實很多孩子都喜歡講一些自己認識的人或事,作為家長不能太羅嗦和麻煩,因為這是孩子獨立意識最早的體現,他是在努力表達自己對孩子的看法。所以父母應該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家長不僅要傾聽孩子的“嘮叨”,還要鼓勵孩子“嘮叨”。
孩子獨立性差怎么引導
1、鼓勵孩子自己做
實踐出真理,不要紙上談兵。孩子自己會穿鞋,不是孩子看父母示范一百次代表自己會了,只有讓孩子自己去體驗,自己把鞋子穿好才算成功。
鼓勵孩子從小做自己的事情,不會做的事就學習。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同時,孩子自己也會,家長也輕松了。
2、允許孩子犯錯
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是坎坷的,世界是需要不斷探索的,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父母是經歷過生活磨練的有經驗的人,所以父母喜歡跟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如何選擇,急于規劃孩子的人生,生怕孩子做出錯誤的選擇而受苦,不考慮孩子自己喜不喜歡。
父母應該相信,即使孩子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他們也能有堅強的心去克服困難。無論結果如何,他們都可以從生活中的經驗中學習。為了更好的成長,所以告訴他們的孩子不要害怕犯錯。
3、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父母需要相信他們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從兩歲半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他知道他喜歡什么玩具,他喜歡什么菜,他想穿什么顏色。
孩子是在逐步構建自己,父母不要過多干預孩子的選擇,不要為孩子做所有的決定,這樣會導致孩子過分依賴父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會幫助父母。因此,尊重并鼓勵您的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并為他們負責。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當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時,父母應該多加注意,多給他們鼓勵和表揚。
如果你的孩子在他們小的時候過得輕松,他們長大后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艱難;如果你的孩子在他們小的時候“過得更艱難”,他們長大后會讓你的生活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