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說,他們的孩子回家后很少看到自覺學習的。除了老師要要求的作業,其他的事情是一概不干,那么,初中孩子不自覺怎么辦?
初中孩子不自覺怎么辦
1、造輕松、和諧、積極、快樂的家庭氛圍
過去,父母可能不太關注自己的行為意識以及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事實上,父母的行為意識、生活態度和家庭環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和感染著孩子。
所以,為了孩子改變,父母必須改變自己。父母對生活和工作的積極態度,優雅的生活方式,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鼓勵,都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2、和諧的親子關系和高效的陪伴,自然能激發孩子的主動性和進取心
中學階段是孩子情感意識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父母的有效陪伴。父母的優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它會在不知不覺中為孩子注入精神力量和取之不盡的動力,進而轉化為正能量,形成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家長必須徹底糾正家里發生的責罵、責備、嘮叨和不斷的抱怨
在家庭教育中,最忌諱的是父母無休止的批評、指責、責罵和嘮叨,還有無休止的抱怨。如果我們要批評和教育孩子,就必須向他們清楚詳細地解釋真相。我們不要總是用管教的口吻指責他們,這會讓孩子越來越消極,越來越倒退,越來越懶惰和疲倦。
導致孩子不自覺的原因
1、父母沒有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自覺、自控行為
現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教育可以慢慢來,溺愛孩子會導致孩子的放縱。
2、叛逆心理的影響
初中男生13、14歲,這個時期剛好是叛逆期,很多孩子,尤其是男生會和父母吵架,有時候即使他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但不能控制自己的惡作劇心理,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好好引導。
3、學習習慣不好
平時學習,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做計算,在草稿紙上亂涂亂畫,沒有條理性,最終計算找不到答案。這些也是造成檢查不慎的重要因素。
初中孩子不自覺怎么辦,想要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就得從父母自己做起,父母要積極改變自己,改造自己,加強學習。努力營造和諧輕松、快樂、充滿歡笑、充滿正能量的家庭環境。與孩子攜手,陪伴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孩子會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也會有很強的學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