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謊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問題之一,大部分家長提到孩子撒謊都會感到如臨大敵,生怕孩子走上邪路。其實,一般來說,孩子的本意都不想撒謊,而是因為他幼小的心靈里藏著不敢說、不便說或是難以表達清楚的小秘密,我們也要多觀察孩子。所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父母采取一些不同的行為措施。
撒謊的孩子
1.“偽撒謊”階段
小到兩三歲,這些孩子還不知道自己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撒了謊,他們還處于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階段,這是他們探索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所以,對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撒謊行為”千萬不要反應過度,不要強行讓孩子認錯,父母的過激反應會讓孩子驚恐、害怕、不知如何是好。他們還不太清楚自己的行為和這個世界的關系。等孩子再長大一些,對世界的認識也多了一些,但還是不能清晰衡量自己的認識、言語表達和這個世界的準確關系,所以往往會夸張、模仿。他會擔心父母生氣而修改自己過往的表現,他會把自己得了個小五星說成得個大紅花。父母的正確做法是:通過對細節的核實,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表達和真實的事物之間的關系,教育孩子言語表達要盡可能接近真實狀態。其實,孩子每次的“撒謊行為”都會成為他正確認識事物的訓練機會,這些“撒謊行為”只是他們學習了解世界過程中的“錯誤作業”而已,訂正了,就可以了。
2.學習撒謊階段
當孩子進入五六歲,就已經有自己的認知了,開始有判斷對錯的能力,能夠分辨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影響。他們在撒謊的時候會語言結巴、神色慌張、邏輯錯亂。撒謊行為被揭穿后,他們會感到羞愧、害怕,并會哭泣。這個階段的撒謊行為,開始成為我們常規意義上的“撒謊”,需要家長正確引導。這個階段的撒謊行為教育好了,孩子就能夠正確對待謊言的使用問題;教育不好,就會導致撒謊行為形成習慣,變成人格,向更惡劣的方向發展。家長應該坦誠溝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感受他說謊的緣由……給孩子改正的機會。很多時候,孩子們犯錯后已經意識到錯誤,父母在這個時候只需默默地給孩子一個擁抱,就可以解決問題。孩子行為的轉變是需要時間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給孩子時間空間,讓他們慢慢成長。如果在孩子已經認識到錯誤的時候,還懲罰孩子,孩子要么就是沮喪,要么就是拒抗,甚至故意跟父母對著干。
3.“撒謊成性”階段
也有一部分孩子在小的時候撒謊的行為沒有及時的得到改正和解決,那么孩子會在小學高年級或者在初中階段,撒謊的技能得到“修煉”,導致形成習慣。他們在撒謊的時候神色自然,張口就來,沒有一點猶疑。在撒謊行為被揭穿后也表現出無所謂,毫無懼色。這個時候的教育,不能針鋒相對,需要劍走偏鋒,尋找孩子認識上可用的價值觀,本性中尚存的善良,形成矛盾沖突來解決問題。還有一種是重度的撒謊成性,表現為,孩子的每句話都可能是不真實的。這時候的教育就需要一些猛藥了,家長可以集中一段時間給孩子做撒謊行為的矯正。
父母要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旦孩子撒謊成性,就會讓所有的事實變得扭曲,。父母應該明確和孩子說明,說謊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或者懲罰,如果改正了這個壞毛病,可以既往不咎。但是如果變本加厲,必將嚴懲。家長也應該說到做到,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