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面對孩子厭學,往往就直接處理厭學問題,最后的結果可能是越處理孩子厭學情緒越嚴重。我們能夠看到的都不是問題,只是問題的表征而已。真正的問題是孩子產生厭學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思考這個問題,所有的努力只會是緣木求魚。那么,小孩不愿意上學是什么原因呢?
小孩不愿意上學是什么原因
一、歸屬感:如果孩子在集體中找不到他的位置,那么他對集體就沒有依戀感。尤其是那些成績落后的孩子,得不到重視被歧視。尤其是青春期敏感、自尊心強的孩子會表現得特變明顯,而厭學就成了他們逃班集體的一個方式。
鄰居的孩子就是如此,初二了現在準備休學在家調整,因為成績實在太差門門不及格,他在成績上找不到任何的歸屬和成就感,老師也對他采取放任的態度,久而久之就不想去上學了。
這類孩子重點是在學習的引導,愿意學的該補課的補課,一時補不上來的,如果他能發展出一技之長的愛好,那么在這塊給到孩子多一些鼓勵和引發,讓他的信心可以從其他方面得到滿足和肯定后,或許在成績上也會慢慢有起色。
二、人際關系: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有“幫派”、“團體”更有各種有色眼鏡的相處模式,孩子有可能和同學之間的關系沒有處理好,在班上交朋友發生困難,或者因為什么事件突然特別討厭某個老師,那么厭學的情緒就會產生。
其實我們自己回想自己的中學時代,如果喜歡某個老師,那么他的課就會非常用心學,成績也不會太差。相反,對特別不喜歡的老師上課都不愛聽,更別提有什么學習的興趣了。
這樣的情況,家長需要跟孩子好好聊聊,幫助孩子在人際關系上做一些心智的建設,如何待人處事,或者就某一些具體的人際關系問題給孩子出出主意,開導開導。
三、家庭原因:比如家庭關系發生變化,父母離婚,失去親人等事件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打擊,讓孩子對生活對學習甚至對人生失去了動力,孩子就有可能通過不上學來逃避現實;
還有比如家庭教養方式太過控制,過度嚴厲,當青春期自我意識萌發的時候,孩子就開始反抗,而不上學就是對家長最好的打擊。
小孩不愿意上學怎么辦
面對孩子“厭學”問題,家長與其心急如焚,埋怨孩子,不如從自身開始改變。相信你的改變,孩子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落實到自身的行動上。
多陪伴,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要常常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聊天、玩耍,在陪伴中建立穩定親密的親子關系,讓孩子依賴你、信任你。家庭成員間也要相互理解,親密相處,給孩子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以身作則,注重言傳身教。推掉不必要的應酬,扔掉不良嗜好,放下手機,遠離電腦,拿起課外書吧!閱讀不僅能豐富自己的世界,也能為孩子提供榜樣的力量。試問,當你在認真看書時,孩子好意思打游戲嗎?
合理的期望,給孩子一個能達到的目標。家長的期望不要過高,幫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讓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桃”。讓孩子在一次次成功的喜悅中,逐漸提高自信。
建立適當的獎懲機制。好的教育必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合適的獎懲機制,會讓孩子正確對待自己的言行,改正自己的不足。
小孩不愿意上學,家長不可以片面的看待,一味的的批評與指責孩子。家長要分析背后深層次原因,幫孩子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