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fù)了可采取的措施:1、家長要教導(dǎo)孩子,遇到問題不要一味的忍讓,更不要害怕;2、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學(xué)會教育孩子觀察形勢,順勢而為;3、家長要耐心傾聽,并及時給予回應(yīng),消除孩子因沖突帶來的心理影響;4、接納孩子的反應(yīng),尊重孩子,讓孩子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
孩子被欺負(fù)了怎么辦
1、不忍讓,不害怕
當(dāng)孩子被打時,應(yīng)該教育孩子,第一時間去尋找家長或者老師的幫忙,不能忍讓這種行為,一味的忍讓,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其次還會助長打人者的囂張氣焰。
在孩子受到欺負(fù)時,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要懼怕打人者,可能我們確實身體上打不過他,但這并沒有什么羞愧的,誰都不可能打贏所有人,但我們面對打人者時,一定不要害怕他們,因為錯誤的是他們,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面對暴力的氣勢和自信,另外一方面還能保護(hù)好孩子的自尊心。
2、教育孩子要學(xué)會觀察形勢
教育孩子被打以后,要學(xué)會觀察打人者以及周圍環(huán)境,如果打人者和自己實力相當(dāng),甚至比自己弱,那么就要教育孩子“重拳出擊”打回去,給他一個深刻的教訓(xùn),讓他再也不敢找你的事;如果打人者的實力比自己要強,或者打人者數(shù)量較多時,教育孩子不要硬上,因為很有可能吃虧,應(yīng)該瞅準(zhǔn)時機及時離開。如果打人者糾纏不休,記得大聲呼叫周圍大人,尋求大人們的幫助,及時保護(hù)好自己。
3、用心傾聽并給予積極回應(yīng)
父母首先要掌握的技巧便是傾聽。傾聽作為一種無形之物,發(fā)乎于心,自然是珍貴無比的。既然是傾聽,便不能帶有評判性的感情色彩,比如質(zhì)疑、責(zé)備等。父母不帶評判的傾聽,是獲取全面信息最有效的方式,也是與孩子拉近距離的不二之法。傾聽使父母獲取了全面信息,回應(yīng)便可使孩子的心有所依。在孩子受到侵犯時,不管他是否有能力應(yīng)付,對其心理上的不良影響總是存在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的回應(yīng),以消除侵犯和沖突帶來的影響。
4、接納孩子的反應(yīng)
男孩兒也有愛哭的,女孩兒也有勇敢的……孩子如成人一般,存在個體差異性,在面對沖突時,有些喜歡“以暴制暴”,而有些喜歡“以德報怨”,不管選擇哪種方式,都是性格使然。事實上,很多時候,在遇到問題時,大人往往比孩子更容易沖動。接納孩子面對事件時本能的反應(yīng),不僅是對孩子自我能力的認(rèn)可,也是家長尊重孩子的一種表現(xiàn)。接納孩子的反應(yīng),正是讓他能夠更好地學(xué)會自己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