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東西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如果家長發現自家孩子有這種行為,一定要及時制止,不要讓孩子養成習慣,因為這樣的行為非常不利于他們今后的健康成長。
十歲孩子總是偷東西怎么辦
1、和孩子溝通教育。發現孩子將別人的東西帶回家了,不要用“偷”這樣的字眼,這些會給孩子心靈造成陰影的,要問清楚孩子為什么將別人的或者公共的東西帶回家。
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孩子需要什么,應該告訴爸爸媽媽,只要是合理的要求,爸爸媽媽都會滿足他的,這樣孩子以后肯定就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
2、讓孩子歸還物品和錢。如果孩子的東西是在商店或其他地方拿的。事情發生后,父母必須監督孩子歸還物品和道歉,并且必須面對面返回,不能偷偷放回去,這樣孩子就可以意識到偷東西的性質和相應的后果。
3、幫孩子建立所有權觀念。雖說“自我中心期”是成長軌跡,但身為父母,我們不能對孩子的“貪得無厭”視而不見,要開動腦筋盡早幫孩子建立起“所有權”的觀念,即讓孩子知道尊重別人的所有權。
父母可以“以身作則”,在收好自己的物品同時,囑咐孩子及時歸還好自己的物品,父母可以向孩子借用玩具或是紙幣,并告訴孩子要使用多長時間,征得孩子的同意,方可把物品帶走,在歸還時要向孩子說“謝謝”。
4、注意孩子的物品。父母注意孩子的物品,如果是的話“來路不明”是的,即使你懷疑你的孩子撒謊,也不要當場透露,但私下里,你應該和孩子核實一下。父母不應該輕易定性孩子“偷”,也不能對孩子拿別人的東西視而不見。
孩子偷東西,家長需要避免哪些方法
1、不問緣由打罵。許多家長對孩子的偷東西行為都十分氣憤,一旦發現,往往不問任何原因就采用斥罵、責打、處罰等嚴厲的懲罰措施來矯治孩子的問題,結果常常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和逆反行為。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不能真正理解家長的教育動機,也不可能將家長的教育要求轉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幼兒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理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因此對孩子偷東西行為的教育,應著重于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為什么是不對的。
2、亂給孩子貼標簽。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偷東西之后,會責罵、訓斥,“小偷”、“賊”等字眼不斷,這無異于給孩子貼標簽,貼標簽最大的作用就是強化或者及其逆反之心。
3、不顧及孩子自尊心。一些家長發現孩子偷東西之后,會當著很多人的面教育,甚至在他的朋友和同學中提及,導致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抬不起頭來,對心理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十歲孩子總是偷東西的原因
缺乏“物權意識”。孩子偷東西的行為是因為他的物權意識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孩子分不清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別人的。在他們的腦海中,認為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都是我的,我只是想把它拿回家而已,并沒有別的意思。
父母不好的示范。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舉止其實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有些家長在平時生活中總覺得孩子小就不尊重孩子,亂拿亂用孩子的東西,當他家中有朋友到訪時,還要強行逼迫孩子把自己的玩具進行分享,這就讓孩子沒有物權的概念,逐漸形成了不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