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父母在養育方面的絕大壓力是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各種先進的育兒知識、國內外知名的早教機構、花樣繁多的培訓班、擠破頭的學區房……所有的種種都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那么現在的孩子應該怎么去教育?
現在的孩子應該怎么去教育
1、獎勵與教育并存
家長如果只對孩子進行批評也是不行的,孩子也需要多鼓勵,這樣才能更好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他們才愿意遵守家長為他們定下的規矩。這里給家長舉個例子,很多小孩子,剛學會走路時,總是撒嬌要家長抱著他們,不抱就在地上打滾,但這樣對他們的成長是不利的。面對這個情況,家長們可以給孩子設立規矩,如果他們愿意自己好好走路,就可以送他們一雙新的、舒適的兒童運動鞋,相信在獎勵的激勵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主動遵守家長設立的規矩的。
2、足夠耐心
有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制定完規則后,就馬上要求孩子立即執行,不給他們緩沖的時間,如果做錯就立即責罵。這種錯誤的做法,只會導致兩種結果的發生:第一種是孩子產生叛逆心理,跟家長對著干;第二種是孩子會出現恐懼害怕的心理。無論是哪種結果,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因此在孩子學習規矩的過程中,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這樣更有利孩子的成長。
3、家長先落實
無論家長給孩子定了什么樣的規矩,自己都應該以身作則,只有這樣孩子才更愿意去遵守制定的規則。如果家長都無法起到帶頭作用,那么孩子就會對所要制定的規則產生抗拒心理,不利于他們未來的成長。
4、與長輩達成一致
在給孩子定規矩前,家長應該先找家里的長輩達成一致觀念。因為長輩普遍都比較溺愛孩子,如果家長事先未與長輩達成一致,很容易導致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老人出面橫加阻攔,不僅會影響家長的教育效果,還不利于自己家庭的和諧。因此,提前與長輩達成一致是很重要的,這樣方便家長之后更好的讓孩子執行給他們定下的規矩。
孩子應該怎么去教育
首先,要正確教育孩子,一定要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長,不要老是拿別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比較。說得不好聽,人家的孩子優秀,很大可能是你作為家長沒有別的家長優秀。別人家的孩子語言天賦后者音樂天賦就是非常好,而你家的很可能就沒那么有天賦。意識到這一點之后,作為家長才不會一味強求孩子。不強求孩子,心理上就給了孩子比較寬松的空間。
其次,要正確教育孩子,作父母的自己要做好榜樣。你如果平日里待人接物都很有規矩、很得體,那么孩子也會很有規矩很得體。如果你平時臟話連篇、憤世嫉俗,那孩子也可能愛抱怨、不講文明。想讓孩子喜歡閱讀,作為家長也要多閱讀,自己多讀或者多陪孩子讀。想讓孩子愛上運動,家長首先也要多運動。
再次,要正確教育孩子,要意識到自己的短板,要學會借助外界的力量。比如,作為家長不可能什么都擅長,如果你想要孩子學音樂,那你就要為孩子找好的音樂啟蒙老師。你如果想要孩子學繪畫,你自己沒辦法教,你也要給他尋找好的老師。其他體育、語言也都是如此。作為家長,我們督促好即可。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優良的言行示范從某種程度上講,才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的最正確最有效的教育。